培养高层次交通类创新人才——记北航产教融合培养交通类创新人才的探索与实践教学团队

点击数:    |    加入时间:2023-11-27

培养高层次交通类创新人才

——记北航产教融合培养交通类创新人才的探索与实践教学团队

记者 任和

6个国家和省部级教学平台、20余本教材、1000余项学生竞赛奖励、40余人次获国家和省部级科技奖励……,这组亮眼的数字来自北京航空航天大学2022年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项目“产教融合培养交通类创新人才的探索与实践”。

“天地交而万物通”,作为中国现代化的开路先锋,在新时代的交通领域,产业新技术、新业态不断涌现,急需一批堪当民族重任、工程实践能力突出、善于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高层次交通类创新人才,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立足“空地一体”的交通学科特色,打造了这一产教融合培养交通类创新人才的新模式。

“产教融合培养交通类创新人才的探索与实践”成果完成人有杨世春、王云鹏、王养柱、朱颖、田大新、王建、杨悦、于滨、杨晴虹、林海英、余贵珍、丁川和兰巍,以产教融合为抓手,实现了产教全周期协同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学科专业共建、培养过程共管;产教全要素联动改革教学内容方法,教学内容共构、教学方法共改;产教全过程衔接改革实践育人生态,实践平台共创、实践能力共育;产教全方位融合改革校企合作机制,保障机制共筑。构建了高层次交通类创新人才“7C(7个Cooperation)”培养体系。

产教全周期协同改革人才培养模式 需求导向定制培养

“不同行业发展的速度不同,人才培养要与行业对人才的需求相匹配。”这是北航交通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杨世春坚持的培养理念。

正是在这种理念的指导下,交通运输工程学科团队不仅与百度等企业共建了全国首个自动驾驶专业方向,还创办了全国首个校企联合办学飞行学院,共建飞行技术专业。“学校培养与企业需求坚决不能脱节”杨世春说。

团队与百度联合创办自动驾驶专业方向

平台的搭建并不意味着校内人才培养与企业已经衔接,如何让这两者真正交汇在一起,是交通运输工程学科团队一直在思考的问题。最终,他们想到的方法是产教共管培养过程。

为此,团队汇聚校内优质师资、海外领军人才,与企业技术骨干共同组成了一个200多人跨领域师资团队,共建一整套跨学段全周期导学体系。该体系下,校企课程实现了共建共授,并依托“STEP”课程体系,打造了互补型校企联合教学3-3-3联合授课机制,使学生可以实现1/3课程校内授课、1/3课程企业授课、1/3课程校企共授。

师生在上“汽车电控实验课”

“我们请了很多大咖。”北航交通科学与工程学院交通运输系系主任于滨笑着说:“他们能从国家政策规划、行业发展变革这些角度给予学生指导,这和理论课形成了互补效果。”

谈起丰富的课表和干货满满的“工程师课堂”,北航交通科学与工程学院本科生常黎明感到受益颇多,“通过涉猎其他相关领域的知识和接触业界的真实案例,我能够不断丰富自己”。

在校企结合的基础上,为突出对学生的个性化培养,交通运输工程学科团队还将培养目标分解为6个维度14项能力,构建了一套个性化育人培养方案,并建立了跨学科模块化课程体系。

对于这套个性化培养模式,北航交通科学与工程学院汽车工程系系主任王建抱有极大信心。“通过跨学科的方式打通课程,我们能够全方位开拓学生兴趣点,让学生实现自由化、个性化发展。”他说。

产教全要素联动改革教学内容方法 以高水平科研赋能教学

确定好人才培养模式,教学内容方法的改革也要提上日程。在这方面,“产教融合”依然是“主基调”。

具体来说,交通运输工程学科团队将高水平科研资源转化为教学资源,搭建起校企共研智能无人电动汽车等实验教学平台,相关平台已完成多轮次本科生、研究生实验课程,并成为Apollo全国师资培训实验器材;此外,他们还共建了国家级实验教学中心和50余个科教协同平台。在实践中,校企双方将高水平科研成果融入到对教材知识体系的完善中,双方合著了《自动驾驶技术系列丛书》等20余本教材。

车路一体智能交通系统全国重点实验室开发的自动驾驶线控底盘

在新能源汽车高效动力传动与系统控制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北航交通科学与工程学院学生曹耀光深深感受到了科研赋能教学的魅力,他与比亚迪共同突破的高性能电动汽车动力系统关键技术,获2020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教学内容紧跟前沿,教学办法也得及时跟上步伐。在这方面,交通运输工程学科团队创新地坚持产教融合共改教学方法,线上线下同步进行的混合式教学得到师生的一致认可。

“线下教学注重难度和交互性,线上教学则尊重学生接受速度和程度的差异,形成很好互补。同时,线上云教学平台能够在实操前帮助学生建立心理准备,这很重要。”北航飞行学院党委书记朱颖十分赞同这个教学新方法。

“12个国家和省部级科研平台、50余门科研课堂,我们能保证所有的平台百分百开放给学生。”杨世春说,他们鼓励学生进入实验室,自主设立科研微课题,创新探索,这能够拉近教师与学生的距离,增加教师的成就感。“这是一件师生‘双向奔赴’的好事”。

自动驾驶实验教学平台

值得一提的是,在革新教学方法的同时,团队还坚持将思政融入教学,把“专业课讲出思政情”,以产业重大成就、院士家国情怀为素材,将500余个思政案例在各堂专业课中生动呈现,交通强国责任感根植于培养全过程。

在“新能源汽车技术”课程上,听完“换道超车型”产业——新能源汽车对我国汽车工业发展历程的贡献,北航交通科学与工程学院硕士研究生南照博深有所感,“我们始终牢记要面向国家需求就业,要成长成为国家需要的人”。

产教全过程衔接改革实践育人生态 培养实践创新能力

直到现在,曾在AERO大学生方程式赛车队从事悬架工程师工作的南照博,依然记得当初参赛时的紧张与兴奋。

AERO大学生方程式赛车队是由北航校企共创的校内科创平台。在北航,这样的平台一共有19个,此外还有经纬恒润-北航联合实验室等23个校企联合实验室。

自动驾驶实验

“唯创新而不唯成绩,这些平台给我们打开了一扇科技创新的大门。”对南照博而言,造车是真正把书本知识运用到工程实践中去。

通过产教融合共创实践平台打开创新大门的,远不止南照博一人。

在百度自动驾驶园区里体验过真实的自动驾驶后,北航交通科学与工程学院本科生解文韬深受震撼,也坚定了未来深入研究自动驾驶方向的信心,“在基地中见到了一些‘真家伙’、真技术,我心生向往,对未来规划也更加明晰、更有信心了”。

除校内平台建设外,在校外,团队与商飞、百度等共创了超100个实习基地,并在海外与国际民航组织等深度合作,开拓了全球4大洲12所实训基地。“对学生来说,进入实训基地是一次很好的成长机会,但也是一次难度很高的全方位挑战。”朱颖说。

飞行学院在海外基地实训

与略带担忧的老师们不同,学生们十分珍惜基地中提供的灵活实训计划,比如北航飞行学院学生李汶龙便直言,“在实训基地中尽管纪律严格,但成长很快。”

将学生能力培养与企业技术研发有机结合是交通运输工程学科团队关注的重点。

“实践能力是应用基础研究学科十分重视的能力。”王建说,团队依托1000余项校企合作项目,让学生“真枪实弹”到一线“练一练”,极大提升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及与产业发展的适配度。“我们的学生能够到工程实践中完成工程任务,真正解决实际问题。”王建不无骄傲地表示。

除实习和参与技术研发外,团队鼓励学生竞赛联合组队,学校出智、企业出资,以赛促教、学以致用,学生获“挑战杯”全国特等奖等1000余项奖励。

证书墙

在导师杨世春教授的指导下,北航交通科学与工程学院博士研究生周思达深度参与北航-华为、北航-比亚迪等校企合作课题,获得2022年教育部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他很感谢这些经历:“这是一种正向反馈,有了成就感,就更有学习的干劲和动力”。

产教全方位融合改革校企合作机制 保障可持续发展

在杨世春看来,校企合作是一个闭环。“学校对标需求,培养企业需要的人才;企业在吸引人才的同时对学校的人才培养进行动态反馈,推动学校改革完善人才培养机制;而在这样的培养模式下,学生也能提前进入‘实战演习’阶段,适应产业发展所需,这是多方的共赢”。

学生去企业参加生产实习实训

20年真抓实干,学校交通类人才培养实现了“产教深度融合定制”的人才培养模式转变;“前沿技术进课堂、产教融合混合式教学”的教学内容方法转变;“产教衔接共创共育”的实践育人生态转变;“产教一体互惠共赢”的产教融合机制转变等四个转变。

产教融合育人北航模式被教育部官方网站、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多次报道,推广应用于20余所高校,为100余所高校和20余家企业培训师资,校企共建云教学平台累计授课超50万人次,产生了重要的示范引领作用。

(审核:李建伟)

编辑:贾爱平


打印
分享
更多新闻
09 月
06
09 月
06
09 月
05
09 月
05
09 月
05
09 月
05
09 月
04
09 月
04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