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迎党代会】仪器科学与光电工程学院:永恒陀螺 空天报国 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贡献仪光力量

点击数:    |    加入时间:2024-06-15

编者按:2024年,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将召开第十七次党代会,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擘画事业发展新蓝图。党委宣传部特别推出【这些年·我们的学院】系列工作巡礼,以焦点图片的形式生动展现学校第十六次党代会以来,各教学科研机构在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科学研究、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取得的成绩,激励全校党员和广大干部师生自信自强、守正创新,踔厉奋发、勇毅前行,传承以“空天报国”为内核的北航精神,以实际行动和优异的成绩迎接学校第十七次党代会胜利召开。

仪光赤心党建领航,涵育“永恒”学院文化

学院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立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深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强基固本、守正创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全面推动学院向着世界一流大踏步迈进。

学院测控系教工党支部通过教育部首批“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培育创建单位验收。支部始终坚持党对教学科研工作的全面领导,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用党建工作引领教学科研发展。党支部有着风清气正的政治氛围和老中青传帮带的优良传统,在基层党建工作及专业学科建设等方面均取得显著成绩,拥有宝钢优秀教师特等奖获得者、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获得者、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等一批先锋模范,有力支撑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传感器技术及应用》、教育部“双万计划”一流本科专业“测控技术与仪器”和“仪器科学与技术”学科的“双一流”建设。

测控系教工党支部通过教育部首批“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培育创建单位验收

学院着力涵育特色文化,创建以北航建校元老、我国航空自动控制和惯性技术学科领域的奠基者和带头人林士谔先生为原型的原创大师话剧《永恒》为核心、同名主题曲、纪念MV等“永恒”系列文化品牌,弘扬学科文化内涵,将家国情怀、科学精神、工程伦理融入育人全过程,形成“仪”心为国的价值追求,激励当代青年立鸿鹄之志、练过硬本领,到祖国最需要的“卡脖子”技术岗位上建功立业。打造大思政育人格局,以强国使命内化理想信念,用文化传承激发对仪器事业的热爱和追求,培养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新时代仪器人。

《永恒》话剧剧照、纪念曲展演

强化学科龙头,推动一流学科建设

学院始终坚持以学科建设为龙头,牢牢把握国家重大发展机遇,开展有组织的科研,加强国家重大需求中“卡脖子”难题攻关与“0到1”的基础前沿研究,学科整体实力稳步提升,2017年、2022年连续两次入选国家“一流学科”建设名单。

仪器科学与技术学科第二轮“双一流”建设中期评估会议

推动有组织科研,服务国家重大需求

学院坚持以“四个面向”为指引,积极开展重大战略性、基础性、原创性、颠覆性科学研究,科技成果显著。2018年以来,主持获得国家级科技奖励2项、省部级科技奖励一等奖11项。

超高灵敏极弱磁场和惯性测量装置是北航首个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于2022年10月正式获批。2023年5月完成可行性研究批复,2024年5月完成工程初步设计评审,计划于2024年年底前动工建设。极弱磁大设施将建成性能最高、空间最大的“零磁”空间,提供极端弱磁环境和极端测量手段,建成后,可使我国超高灵敏极弱磁场和惯性测量技术保持领先优势,支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前沿科学技术、生命科学及医学等研究。

“超高灵敏极弱磁场和惯性测量装置”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

光电所团队研制的光纤陀螺惯性测量单元首次用于“天问一号”火星探测任务,为着陆器和火星车提供高精度、高可靠的位置和姿态信息,助力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圆满成功。空芯光子带隙光纤陀螺成功应用于“天宫”空间站“问天”实验舱舱外长期在轨试验任务,在轨近一年,性能稳定,这是我国空芯光子带隙光纤陀螺的首次空间试验。空间用光纤陀螺产品在卫星互联网技术试验卫星(多批)、多媒体星座、珠海一号星座等在轨飞行百余套,有力保障了我国多个航天任务的圆满成功与满足了商业航天市场需求。

光电所研发的宇航用光纤陀螺助力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圆满成功

天体敏感器技术团队研发的小型高精度高动态星敏感器、太阳敏感器系列产品成功应用于高分专项、北斗卫星组网、可重复使用试验航天器等重大航天型号,主要性能指标超过国外同类产品,引领了航天核心技术跨越式发展。研发的甚高精度星敏感器成功应用于我国首个可重复使用试验航天器,作为我国首台可重复使用的星敏感器,有力保障了重大航天任务的圆满完成。研发的甚高精度星敏感器在北斗组网(远征一号上面级)多次发射任务中在轨成功克服羽流干扰,为上面级将北斗导航卫星精确送入预定轨道提供了重要保障。

天体敏感器技术团队研发的甚高精度星敏感器成功应用于可重复使用试验航天器

持续深化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学院依托三个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构建“基础-通识-核心-一般专业”的本科课程培养体系。建立多元化平台,助力学生分类卓越。建立“钱学森-林士谔”试验班,配备院士牵头科研导师团,培养一流科学家;结合卓越工程师培养改革的契机,探索尝试“企业需求-学院命题-学生答题”联合攻关科研探索体系,培养一流工程师;开展“仪光企校”校企协同育人,拓展创业思维,培养一流企业家;搭建国际交流桥梁,连续15年举行中英空间学术研讨会,与英国剑桥、曼彻斯特等大学开展暑期学校,与米兰理工联合培养,培养具有国际视野高层次人才。

房建成院士领衔的惯性技术创新教师团队获评第三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该团队始终瞄准陀螺惯导尖端技术领域急需,以解决“卡脖子”难题、推动领域发展为价值追求,在知识创造中培养人才,在人才培养中创造知识,将科研势能转化为人才培养动能,团队凝练出“坚定不移、坚韧不拔、坚持不懈”的陀螺精神,创建以传承陀螺精神为魂,以名师名课名教材为核心要素,以大平台大项目大团队为重要保障的“五育人”体系,实现“价值-知识-能力”有机融合,建设了一支敢打敢拼、持之以恒的教学育人团队,为培养我国陀螺惯导领域优秀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作出重大贡献。

惯性技术创新教师团队与2022级研究生合影

樊尚春教授牵头的传感器技术课程群,获批北京市传感技术课程群虚拟教研室建设试点。教研室重点承载仪器类专业,以传感器课程为核心,以“个性成长、分类卓越”为人才培养理念开展教育教学工作。教研室成员来自19所高校、5个科研院所、3家企业及两家出版社,覆盖了几乎所有涉及“传感技术”的学科专业。

北京市传感技术课程群虚拟教研室研讨会

深化五育并举,全面提高思政工作质量

学院围绕“谁带我学”的问题,调动全院师资,以引导家国情怀、辅导人生规划、指导学习科研为目标,在大四毕设导师、研究生学业导师基础上,打造“全学涯导师团队”。在大一按15:1配备学业导师,指导学生完成基础知识学习;在大二、大三按照5:1配备科创导师,通过“五位一体”科创体系,指导学生科创实践;研究生按照50:1配备思政导师,做学生的保障线,形成涵盖从大一到研究生的全员参与、全方位、全过程培养的三全育人网络。

学院搭建“五位一体”的科创实践平台,通过一个“平台”—科创管理平台、一间“屋子”—“钱—林”创新基地、一处“院子”—仪光科苑、一个“杯子”— 仪器光电杯、一把“梯子”— 仪器光电协会,构建仪光特色科研教育模式,共促教学、科研深度融合。2021年学院在学校第三十一届“冯如杯”科技竞赛中总分获评全校第一,捧得“冯如杯”。2022年、2023年、2024年,学院续写辉煌,连续捧得“优胜杯”。

依托“仪光杯”、瞄准“冯如杯”、冲击“挑战杯”

在2022年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期间,学院共有14名同学参与到了志愿服务当中,分布在国家高山滑雪中心、阪泉综合服务中心、延庆场馆群指挥部、国家雪车雪橇中心及住宿领域各签约酒店等多个场馆。在志愿服务的过程中认真细致,勤勤恳恳,在各自的岗位上用坚守与付出,汗水与泪水书写了自己的冬奥故事。

志愿者服务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

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庆祝大会的志愿者队伍中,学院有11名同学担任庆祝大会观礼台志愿者,1名老师、5名同学担任大型文艺演出志愿者,恪尽职守,无私奉献。另有12名来自本硕博各个年级党支部的党员同志,受邀参加庆祝大会的观礼活动。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在这历史坐标中的关键一刻,仪光人向党和国家郑重承诺:强国有我,请您放心!

学院学生参加建党百年活动

(供稿:仪器科学与光电工程学院)

(审核:雷晓峰)

编辑:马文婷


打印
分享
更多新闻
09 月
06
09 月
06
09 月
05
09 月
05
09 月
05
09 月
05
09 月
04
09 月
04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