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人民日报》等近百家媒体关注我校科考飞行机器人出征南极

点击数:    |    加入时间:2014-10-28

  编者按:10月27日上午,2014中国机器人与智慧制造发展高峰论坛暨中国第31次南极科考机器人团队出征仪式在我校新主楼会议中心第一报告厅隆重举行。会上举行了南极科考机器人团队出征授旗仪式。新华社、《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央电视台等近十家主流媒体记者到现场报导,近百家媒体纷纷报道转载。北航新闻网特转载部分媒体报道,以飨读者。

  【新华社】:小型无人机加入我国南极科考机器人团队
  新华网2014年10月27日(记者 李江涛)报道:小型无人机加入我国南极科考机器人团队
  我国第31次南极科考机器人团队出征仪式27日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举行,小型无人机的加入使极地机器人探测成为全覆盖立体探测,我国将完成对南极海陆空全方位的机器人科研实验。
  据了解,北航已先后完成了三次南极机器人科考实验,在2007年和2009年的南极科考中,“雪雁”和“贼鸥”两种飞行机器人系统先后完成了图像和温度数据获取及“雪龙”号冰情侦察任务。2013年的南极科考中,“极地漫游者”号风能机器人完成在冰盖复杂地形下进行多传感器融合的自主导航控制,并在卫星网络通讯下实现国内直接遥控的实验任务,进一步提高了我国南极科考的自动化技术与机器人装备水平。
  北航机器人南极科考领队梁建宏说,即将开展的又一次南极科考中将出现小型无人机,这将使极地机器人探测成为全覆盖立体探测。针对我国建设中山站机场选址的需要,将使用无人机开展机场选址冰盖勘察任务。
  据介绍,此次执行任务的“大白鲨”无人机,翼展5.4米,长3.2米,最大起飞重量70公斤,续航时间3小时,最高飞行高度为4000米,最高时速可达130公里每小时。它将在南极科考中搭载航空相机、红外辐射计、激光测距仪等对冰盖冰面地形地貌、冰面温度、冰面粗糙度等机场建设选址要素进行观测。
  为让公众更快共享南极科考一线的信息、更好地展现此次南极科考中机器人实验的进程,北航专门开通了“智慧南极”网络平台,此次南极科考进展、见闻、生活以及南极的生态风光将由科考队员整理成《南极日记》共享至“智慧南极”网络平台。
  “2014中国机器人与智慧制造发展高峰论坛”同日举行,论坛结合当前国家机器人发展战略和海洋强国战略,分析了世界机器人与智慧制造技术发展趋势,探讨了机器人及智慧制造领域的一系列科技问题。

  【《人民日报》:我飞行机器人将首次承担南极科考作业任务】
  《人民日报》2014年10月28日(记者赵婀娜)报道:我飞行机器人将首次承担南极科考作业任务
  27日,第三十一次南极科考机器人出征仪式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举行。记者了解到,针对我国南极考察活动的实际需要(包括2015年固定翼飞机投入使用、冰盖机场的选址和建设需要),并根据我国极地机器人的实际技术状况,本次南极考察中,极地机器人将开展试验性应用任务,即中山站新机场选址冰盖勘察任务。这是我国极地机器人首次在科考中承担作业应用任务。
  据悉,此次将在中山站执行新机场选址飞行任务的飞行机器人,是“大白鲨”无人机。“大白鲨”是迄今为止我国飞行机器人中最大的一架,翼展5.4米、长3.2米,最大起飞重量70公斤,续航时间3小时,可对冰盖进行大范围观测,获取冰盖科学数据。
  第三十一次南极科考机器人领队、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机械工程及自动化学院副教授梁建宏介绍,“大白鲨”的整个设计适合科学勘探,发动机后置、设备舱很大。此外,机体采用三段式设计,拆卸方便,便于运输。同时,发动机采用比较高可靠性的双点火系统,导航飞控系统也为我国自主研发且具备北斗导航能力,并已调校为适合长距离的超低空飞行。梁建宏介绍,本次“大白鲨”的任务包括:开展搭载多种科学载荷系统的详细三维观测;搭载航空相机、红外辐射计、激光测距仪等,开展详细的网格观测;对冰盖冰面地形地貌、冰面温度、冰面粗糙度等机场建设选址要素进行观测;布设冰面积累和冰流运动场检测花杆阵列,测量观测区域的水流运动和雪积累率参数,建立小型气象观测站,收集机场选址区域气象资料,建设机场跑道及其附属设施的标识等。
  除了飞行机器人,本次南极科考,中科院沈阳自动化所还将派出以雪地无人车为代表的冰雪面机器人进行科考任务,荷载深层冰雷达,对冰盖深层进行勘探,从而了解冰盖缺陷和冰川构造。
  据介绍,“极地科考机器人装备”是国家863计划重点项目,致力于研制出冰盖漫游机器人、低空固定翼机器人和超低空旋翼机器人装备,以及包括深冰探测雷达系统在内的载荷系统,探索研制基于风电动力的冰盖漫游机器人、风帆驱动式雪橇移动机器人和海冰水域放生探测机器人实验样机。

  【《光明日报》:科考飞行机器人出征南极】
  《光明日报》2014年10月28日(记者姚晓丹)报道:科考飞行机器人出征南极 将为中山站新机场选址进行冰盖勘察
  27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机械工程及自动化学院副教授梁建宏接过出征旗,他将和北航自主设计制造的“大白鲨”飞行机器人一起,踏上雪龙号,参加第31次南极科考。
  梁建宏说:“此次‘大白鲨’飞行机器人的科考任务是为中山站新机场选址进行冰盖勘察,而这也是科考机器人首次进行试验性应用任务,新机场也是我国第一个南极自有机场。”“大白鲨”有效荷载18公斤,由于发动机后置,因此设备舱很大,同时,拆卸方便,可以折叠收入1.8米长的箱子中。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大白鲨”的导航飞行控制系统是我国自主研发的,可以接受“北斗”信号。
  据悉,北航此前已完成三次南极机器人科考任务,此前执行任务的是“雪雁”和“贼鸥”两种飞行机器人,完成了图像和温度的数据获取。北航27日还同时举行了“2014中国机器人与智慧制造发展高峰论坛”。

      【《科技日报》头版:我第31次南极科考机器人出征仪式举行 将在中山站建新机场 “大白鲨”为选址勘察冰盖】
  《科技日报》北京10月27日电 (记者林莉君)27日,第31次南极科考机器人出征仪式在京举行。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派出的科考飞行机器人“大白鲨”正式亮相,将于10月30日远赴南极,为中山站新机场选址进行冰盖勘察。
  “大白鲨”无人机,是国家863计划重点项目——“极地科考机器人装备”的科研成果,翼展5.4米,长3.2米,最大起飞重量70公斤,续航时间3小时。可同时携带差分GPS、光学相机、红外皮温等载荷,对冰盖进行大范围观测。
  北航机械学院副教授、此次机器人科考领队梁建宏告诉记者:“‘大白鲨’发动机采用高可靠性的双点火系统,导航飞控系统为自主研发,而且具备接收北斗导航信号和全球定位系统(GPS)的能力。只需100米长的冰雪面跑道,即可起飞,最高时速达130公里,飞行高度精度可以控制在1到2米之间,可稳定地在100米低空飞行。”
  梁建宏介绍,目前各国对南极的考察已进入高峰期,美国、澳大利亚等国家的大型运输机已经可以直接飞到极点附近。我国虽然已建成4座南极考察站,却没有属于自己的固定机场,借用的机场也因为冰层融化,使用效率下降,绝大部分人员、物资只能靠海运,严重影响科考能力。
  10月30日,梁建宏他们将带着“大白鲨”从上海搭乘“雪龙号”科考船远赴南极,预计12月中旬抵达中山站附近的海域,之后会通过雪地车或者直升机抵达中山站。“届时,我们会带着‘大白鲨’在距离中山站40公里以外的地方,开展科考任务。‘大白鲨’将在一个3×10公里的范围内对冰盖进行梳状航线科考,主要考察获得冰盖冰面地形地貌、冰面温度、粗糙度等数据,并在后期处理成为遥测图像。这些数据对机场建设选址至关重要。”梁建宏在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说。
  这是北航第四次派出机器人远赴南极考察。前三次考察中,北航的“雪雁”“贼鸥”“极地漫游者”等机器人顺利完成了南极地区图像和温度数据获取、“雪龙”线冰情侦察等任务,并且在卫星网络通讯下实现国内直接遥控的实验任务。

  【《北京日报》:北航“大白鲨”赴南极勘察机场选址】
  《北京日报》2014年10月28日(记者 任敏)报道:北航“大白鲨”赴南极勘察机场选址
  昨天,中国第31次南极科考机器人团队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举行出征仪式。本周四,由北航师生自主研制的科考飞行机器人“大白鲨”将奔赴南极,负责为我国在南极建设的首座固定翼机场勘察选址。

北航机器人“大白鲨”在张家口测试资料照片
  据介绍,目前,我国在南极已经建成4座考察站,却没有属于自己的固定翼机场。而美国等发达国家的大型运输机可以在南极腹地起降,我国由于没有自己的机场,只能租用机场,但因为冰层融化,租用的机场使用效率下降,绝大部分人、物运输只能靠海运,严重影响科考能力。
  因此,我国计划在南极中山站附近建设第一座固定翼机场。由北航研发的飞行机器人“大白鲨”将承担勘察机场选址的重任。
  “大白鲨”由超轻超强的碳纤维复合材料构成,块头并不大,起飞重量是70千克。它采用三段式设计,折叠之后能放进一个1.8米长、0.85米宽、0.85米高的箱子。“大白鲨”的翼展长5.4米,只需100米长的冰雪面跑道即可起飞,最高时速可达每小时130公里。它可携带不少于18千克的装备,包括航拍相机、冰雪面皮温传感器、激光测距仪、高精度GPS装置等,还可同时接收“北斗”导航和全球定位系统信号。
  “大白鲨”由北航机械学院师生历时一年多设计而成,研究团队共十多人,前后有八位硕士生、博士生参与其中。团队负责人、北航机械学院副教授梁建宏介绍,“大白鲨”是北航为南极科考量身打造的,其中的核心技术导航飞行控制系统完全由北航师生设计。
  梁建宏透露,科研团队将带着“大白鲨”深入南极大陆约40公里。之后,“大白鲨”起飞,在一个3公里乘以10公里的范围内对勘察冰盖,获得冰盖的坡度、粗糙度等数据,为新机场选址提供依据。梁建宏和研究团队的另一位成员将为“大白鲨”提供技术保障,保证它的起飞、降落、飞行期间的监控以及后期维修等。据介绍,北航师生还对“大白鲨”的控制系统进行了优化,使“大白鲨”飞行高度误差不超过两米。未来,“大白鲨”还能搭载浅层探冰雷达,在空中即可探测冰层下几百米的构造。
  据了解,这已是北航第四次派出机器人参与南极科考。前三次考察中,北航的 “雪雁”、“贼鸥”、“极地漫游者”等机器人顺利完成了南极地区图像和温度数据获取、“雪龙”号冰情侦察等任务,并且在卫星网络通讯下实现国内直接遥控的实验任务。
  本次科考期间,北航还首次专门开通“智慧南极”网络平台,梁建宏将第一时间整理自己的科研进展、生活状况、所见所闻以及南极生态风光等,以《南极日记》形式在“智慧南极”上发表,与网友们分享南极风景。

  【《北京晚报》:中国将在南极建机场 北航飞行机器人参与选址勘察】
  《北京晚报》2014年10月27日(记者 张航)报道:中国将在南极建机场 北航飞行机器人参与选址勘察
目前各国对南极的考察已经进入高峰期,我国已经建成4座南极考察站,却没有属于自己的固定翼机场,人物运输全靠海运,严重影响科考能力。记者上午了解到,我国将在南极中山站附近建设自己的固定翼机场,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飞行机器人本周四将远赴南极,对机场选址的冰盖进行勘察。

梁建宏和“大白鲨”
  今天上午,中国第31次南极科考机器人团队出征仪式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举行。仪式上,北航派出的科考飞行机器人“大白鲨”正式亮相。技术人员介绍,“大白鲨”翼展5.4米,只需100米长的冰雪面跑道即可起飞,最高时速达130公里。它可携带不少于18千克的装备,包括航拍设备、冰面皮温传感器、激光测距仪等,并且同时具备接收“北斗”导航信号和全球定位系统(GPS)的能力。“别看它大,因为采用了三段式设计,一个1.8米长,0.85米见方的箱子就能装进去。”参与研发“大白鲨”的北航机械学院副教授梁建宏对记者说。
  梁建宏是此次“大白鲨”任务的领队,本周四就将带着“大白鲨”从上海搭乘“雪龙号”科考船远赴南极。穿着一身冲锋衣的他告诉记者,预计12月中旬才能抵达中山站附近的海域,“之后会通过雪地车或者直升机抵达中山站。”
记者了解到,此次“大白鲨”出征将首次承担具体科考任务——为我国第一座南极大陆固定翼机场选址。梁建宏说,目前美国等发达国家的大型运输机已经可以在南极腹地起降,我国却没有自己的固定翼机场,“租用的机场因为冰层融化,使用效率下降,绝大部分人员、物资只能靠海运。”他透露了“大白鲨”勘察机场选址的工作任务。他们将带着“大白鲨”离开中山站,深入南极大陆约40公里。然后“大白鲨”起飞,在一个3乘以10公里的范围内对冰盖进行梳状航线科考,主要考察获得冰盖的坡度、粗糙度等数据,“这对修建飞机场至关重要。”
  记者了解到,这是北航第四次派出机器人远赴南极考察。前三次考察中,北航的 “雪雁”、“贼鸥”、“极地漫游者”等机器人顺利完成了南极地区图像和温度数据获取、“雪龙”号冰情侦查等任务,并且在卫星网络通讯下实现国内直接遥控的实验任务。
  此次考察中,北航首次开通 “智慧南极”网络平台。梁建宏在南极的考察见闻将以日记形式在该网站刊出,包括文字、图片等,公众可第一时间了解南极科考实况。


编辑:贾爱平
打印
分享
更多新闻
12 月
18
12 月
17
12 月
17
12 月
11
12 月
10
12 月
09
12 月
06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