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味浓浓

发布时间: 2014-12-19 / 点击数:

  印象中,似乎一提到故乡滋味,人们就常会把它与家乡中大街小巷的叫卖声联系在一起。那回荡在青石板巷的声声吆喝,圆润绵长,刺激着我们的感官系统,撩拨着我们早已骚动不安的味觉神经。于是,故乡印象,便伴着一串冰糖葫芦的酸甜,亦或是一根盐水棒冰的甘爽,定格在了我们记忆深处。
  然而稚子终究会长大,终究会有一天离家远行,飘零他乡。当故乡的影子逐渐褪色淡去,唯有那萦留于口的些许味道,和着岁月的甘醇,掺着淡淡的思念,最终化做了梦里故乡的桑蓝竹绿,白墙黑瓦。
  有一种美好的记忆属于童年,有一种特殊的滋味属于故乡。
  “冰—糖—葫—芦,葫—芦—冰—糖”在老北京城,当这长长的叫卖声响起时,就能让一条胡同里瞬间钻出好几个孩子,手里攥着刚从大人那里讨来的零钱,兴奋地对着推车靶子上的冰糖葫芦挑挑拣拣,脸上满是迫不及待的神情。糖葫芦买到手后老半天还舍不得吃,先用舌头轻轻舔掉凝固的糖稀,含到嘴里等它慢慢地融化,清凉凉甜丝丝的气息充盈了全身,五脏六腑滋润滑爽:再轻轻地咬一口山楂,细细一嚼,那滋味儿,酸中带甜,甜里透酸,仿佛一种迷人的旋律荡漾在心头。
  梁实秋先生写北京的冰糖葫芦写得极美“……麦芽糖,北平话是糖稀,可以做大串山里红的糖葫芦,可以长达五尺多,这种大糖葫芦,新年厂甸卖的最多。麦芽糖裹水杏儿(没长大的绿杏),很好吃,做糖葫芦就不见佳,尤其是山里红常是烂的或是带虫子屎。另一种用白糖和了粘上去,冷了以后白汪汪的一层霜,另有风味。正宗的是糖葫芦,薄薄的一层糖,透明雪亮。”
  相传冰糖葫芦起源于大约八百年前的南宋绍熙年间。皇帝的一位贵妃因为生病而茶饭不思,面黄肌瘦。在众多御医都束手无策后,皇帝无奈张榜求医。一位江湖郎中揭榜进宫,为贵妃诊脉后说:“只要用冰糖与红果(山楂)煎熬,每顿饭前吃五至十枚,不出半月病准会好。”后来贵妃果然康复,而这种疗法也从宫廷走向民间,逐渐演变成了我们现在所见的冰糖葫芦。
  记忆中最正宗的盐水棒冰,是由上海光明食品厂出品,装在一个印有)花图案的红色纸袋里的。曾经那个它与绿豆棒冰,赤豆棒冰并称“棒冰三兄弟”的时代,想必成为了不少上海人童年中最清凉甘爽的回忆。5毛钱的一根棒冰,又廉价又解暑。炎炎酷暑,在与小伙伴玩耍地满面赤红,热汗淋漓之际时,每人买一个盐水棒冰,齐刷刷地坐在路边,嘎嘣一口咬下去,咸咸的,甜甜的,冰冰的,一股凉意直冲到脚底,暑意全消,感叹人生最惬意的事也不过如此了。文静的小姑娘还会采取另一种吃法。小口小口地吮吸着棒冰,让齿舌充分捕捉棒冰中每一丝糯米的甜香,每一缕柠檬汁的清新,直到棒冰逐渐失去甜味,变得寡淡,或是棒冰融化,一滴一滴流向手臂,才带着留恋与不舍咬起来。
  如今,各式各样的)糕,冰激凌占据了夏日冷饮的市场,在一些小超市内再难寻觅盐水棒冰的身影。盐水棒冰渐渐成为了上海人一种怀旧情结的象征。然而纯净、方正、如白玉般的盐水棒冰,却承载了不少上海人童年里单纯快乐的记忆。
  每当人们提起海南,就很自然地想到了椰子。海南岛素以椰树闻名,省会海口市也被称为椰城。所以海南的美食文化,有许多与椰子有关。而一旦提到海南特色美食,海南特产店、洁白细腻的椰子糕便绝对不容忽视,椰子糕是椰子精华的浓缩,是由葡萄糖浆、白砂糖、鲜椰子汁,糯米纸原料精制而成。椰子糕作为海南的一种特色小吃,它与年糕一样都有绵软的特点,但椰子糕除了具有年糕的绵软特点外,超Q是其最大的特色,甜而不腻中夹着一丝丝韧劲,软软的,绵绵的。从外观上看,椰子糕糕色明泽,光滑洁亮,赏心悦目,诱人食欲。入口细品,椰香浓郁,软糯可口,馅料香甜。
  在海南,常常可以看到不少三四十岁的阿姨,戴着椰叶盘成的斗笠,拖着长长的尾音叫卖椰子糕。那些椰子糕常常被包在椰叶或是香蕉芭蕉叶中。碧叶掩映下,可以看见)白细滑的椰子糕,让路人不禁停步驻足,食欲大增。拨开糕底那层椰叶,那香喷喷的黏黏软软的椰子糕就散发出一种若有若无的香气。吃上一口,椰子的香味,糯米的韧劲,馅料的甜香,各种感觉混杂在一起,满满的,全是幸福的味道,让你欲罢不能,吃起第二口,第三口来。
  海南岛自汉代起就开始种植椰树,至今已有两千多年。两千多年来,海南人民对椰子有着深厚的感情,椰树早已成为海南人民心目中的吉祥之树。而在佳节来临之际,做一盆香喷喷的椰子糕,祝愿生活越过越美好,也成为海南人不可缺少的仪式。
  来自家乡的特色零嘴儿,不见得都是什么琼脂珍馐,但因为有了家乡的独特烙印,就变得独一无二。对于流离在外已久的游子来说,某一日偶尝家乡滋味,或许会热泪盈眶。家乡赋予我们的身份让我们即使是在这小小的零嘴中,都能获得一种归属感,而在我们品尝这些零嘴时,又能获得对家乡的重新认知。我想,这应该算是故土情结在实物上的一种映射吧。(石茜)

编辑:贾爱平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