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6月8日-19日,我俩在英国,先生圆了他的英国梦,我没有走失在英国,就很不简单。今年10月9日,我搜刮一下模糊的记忆,记录点点,被感动了的心灵,印象是深刻的。
前期准备
我们好费周折拿到了波兰的居留证,第一站去哪儿?先生毫不犹豫说:英国。我知道他1956年到北京外国语大学学习英语,后来从事英语教学,到今天与英语有50年的情结!像他那么痴迷,那么投入的人,也不太多。但是把我们在波兰工作一年的剩余收入倾注到英伦三岛,是难于下决心的。一个英镑相当于15元人民币。我们估计在英国一天要3000元人民币。我反正英语一窍不通,接受的东西也是隔靴挠痒罢了。“我不去。我在波兰待11天,然后我俩回北京。”我坚定地说。我先生也在动摇和惆怅中。实在太贵了!但他还是希望,两人一起走。他在英国出版界的朋友叫纳维尔•格兰特,我先生给他发电子邮件,他俩在2000年为外研社编过一套教材。后来他曾邀请过我先生到英国访问,可以住在他家。如今时间过去了6年。没有想到纳维尔•格兰特先生高高兴兴邀请我俩,还要亲自到机场接我们。出去旅游住宿费是最大的开支,原来估计住宿费一天需要100英镑。现在可以省下一些。于是才出行。
怎么走?到什么地方?英国有我们朋友陈铮,他给我们预订了从伦敦到约克和爱丁堡的往返火车票,我先生在网上预订了旅馆。内蒙古工业大学科英的学生乔燕在英国,她要带我们玩牛津大学。我先生在网上学习了一个月,琢磨比较和陈铮反复讨论,决定利用他的英语语言能力,靠地图,自己参观,自己欣赏,自己学习英国,品位英国湖光山色。
6月8日波兰的阿教授请一位学生送我们到克拉科夫机场。8:30开始检票,飞机很旧也不对号,2个小时到了英国的伦敦。纳维尔•格兰特先生戴着一顶礼帽,好高大一个人,伸出长长的胳膊在招呼我们,还是他先认出我先生。“好年轻,没什么变化”, 他说。后来我们知道,从他们家到机场要2个小时的车程,也就是说他用的时间相当于从波兰的克拉科夫到伦敦飞行的时间。
伦敦第一天-—格兰特先生家和格林尼治天文台
第一天下午3:00到他家,吃饭。食品比波兰丰富,但吃法和波兰人一样,几种蔬菜用沙拉酱拌起来,香肠、肉片夹在面包里。格兰特先生带我俩参观他家和花园。他的房子是一幢3层的楼房,每一层有3个房间和一个卫生间。第一层是一个书房、会客室和厨房、饭厅,第二层是两个卧室和一个洗衣房,第三层是一个书房两个卧室和卫生间。我们俩被安排在第三层的卧室。这么多书房这么多卧室,但书和报纸仍然处处皆是,房间、书桌上、书架上、走廊里、甚至厕所,那么多书架,大大小小,书挤在一起。在他的诸多书桌上展开那么多的书,不知道他用的时候怎么找?几次和我们出去他都捧来一摞书籍,书的海洋和书的仓库是他们家的一个特点。格兰特先生去过好多国家,收集的纪念品多种多样,我看到一层书架摆满瓷盘子,瓷杯子,造型别致的大象、美丽动人的娃娃和滑溜溜的鹅卵石,以及各种形态、各种质地的鹅,围在一起叽叽喳喳。可惜的是,书橱一格的地方小了,那么精致的茶壶嘴被碰掉了,瓷杯也少了把子!
格兰特先生是中国通,他与北京外研社合作编教材,有不少中国朋友。他们家的中国礼品数不胜数:真丝围巾、中国画、中国书法和中国的书籍,景泰蓝地球仪,……,在他们家举办中国展,展品绰绰有余。
他屋子衣服挂在墙上厚厚一摞,衣橱好多个。纳维尔每天换一件上衣,干干净净但不挺刮,“在英国人的服务很昂贵,事事要自己身体力行,请人帮忙不可能”,他说。格兰特先生陪我们逛街,买公共汽车卡,上车先刷卡,汽车、火车都可以使用,真是方便。公共汽车的司机开前门,人们排着队,一个一个刷卡,一个一个进去,下车从后门走。我喜欢这个小卡片,回到北京,市内汽车、地铁也使用上了这样的小卡片。我们在英国,一个人11天差不多用了50英镑的市内交通费,汽车卡给我们提供了方便和快捷。
格兰特先生陪我们参观格林威治天文台。看到0度线,如果跨在这条线上,那就意味着你就横跨两大半球了!人们都在拍照,我好威风,东西两个半球上面有我的身影!它附近有著名的卡迪萨克号运茶船。在周围是绿草如茵的草地上,我们看到泰晤士河,英国人聚在河岸的餐馆就餐,没有想到,突然在我们眼前升起了礼花。礼炮隆隆直响,礼花五彩缤纷,闪闪发光,我们兴奋,英国人也一样,饭也顾不得吃,眼巴巴站起来仰望天空。放礼花持续了10多分钟,开始我还记了数,礼花神奇地变幻,数字早忘掉了。为什么放礼花,“欢迎你们俩!”纳维尔先生诙谐让我开心。可能是世界杯足球杯比赛开始吧。
格兰特先生告诉我们,他自己有两个儿子,还收养一个女儿。三个孩子都成家了,他的爱人是社会活动家,忙得早出晚归。我们看到他的大儿子在竞选当地工党的一个职务。格兰特先生也是身兼数职,一个书房是一个职位的工作间,他有3个这样的工作间。格兰特先生还义务给当地一份报纸作编辑。他有一个客人留言簿,来他们家住的客人要写一段话,那个本上,有了我的留言。与格兰特家近10天的接触,我受益良多。他人很好,给我们提供了许多方便,有时还给我们准备早餐,为我们选择路线和参观景点,请我们在外面吃过饭,带我们参加他们的聚会。格兰特先生给我先生的英语打了高分。格兰特先生说他英语不但流利,而且地道,熟悉英国人的习惯用法,有英国人的那种幽默和诙谐。一种相见恨晚的知音友谊会保持下去。我知道我先生就为这么一句话,用了50年时间。他们还说他,不是仅仅专一门,而且兴趣广泛,知识丰富,让他美得不得了!
他房子前面是半野生的植物园,伦敦缺雨水,植物没有波兰那么繁茂,耐旱的树和草在他园子里茁壮成长,郁郁葱葱。格兰特先生不去修整,任它们自由发展,那么大一块地方,没有一棵果树。“半野生”恰到好处,谓“躲老婆的地方”。我们被热情的植物围拢着,连路也找不到。
泰晤士河上的桥梁和伦敦塔
我们是穷游者,乘公共汽车和地铁自己进行旅游,每天背着在超市买的食品,在伦敦旅游了7天。有时我先生和人们交流,我俩慢慢品位英国。
伦敦有泰晤士河,原来有“雾都”之称,现在怎么样?我们俩走到汽车站,上车时交通卡在前面刷一下。地铁不是北京的模样,而是分层的,大概有3层,长途列车的枢纽站有8个,不同车站出发的列车的方向是不同的,有时下了地铁再上另一个地铁。地铁层之间有的是电梯,有的要自己走好多个台阶。地铁站要仔细琢磨,错了就麻烦了。每天早上我们出去,晚上回来,第一个庆贺的就是使用对了地铁和公共汽车的交通工具。
泰晤士河上面有好多座桥,像滑铁卢桥、伦敦桥、还有雄伟壮丽的塔桥和千禧年桥等,河两岸的风光也是宏伟壮丽。我俩一整天只能在它附近走不了多远的地方,相连的有不同的展览馆和建筑不同的摩天大厦,隔泰晤士河看到的更是数也数不清的、风格独特、造型别致、变幻颜色的高楼大厦,我们的相机内存在这里太丰富了!
伦敦塔就在伦敦塔桥的岸边。它是威廉王为了守住伦敦城这个要塞修建的。之后它成了血腥历史的舞台:爱德华四世的两个儿子在父亲死后,在他们的叔叔的监护下等待即位的时候,两人双双去向不明。之后人们才得知他们被杀在血腥的伦敦塔。还有亨利八世的第二个王妃安妮•博林也是在这里被杀。如今的伦敦桥好看。我们随着身穿古代“食牛肉者”服装的导游在伦敦塔的各个城堡中穿行。又排队去看城堡的中世纪王宫和各种展览。这里展出了古代兵器和王室的珍宝。尤其是女王的权杖、王冠和重达530克拉的“非洲之星”、世界上最大的宝石。它在玻璃橱中光彩夺目,真美,美极了!看女王钻石时游客在一条传送带上,我先生嫌看不仔细,问清楚是哪颗是最大的钻石后,回去再排队看了两遍才如愿。
上午10:00到下午5:00,相机存储器换了又换。一座楼房一个景象,一个建筑一个亮点,而且一个角度一种气势,一种风范。我恨不得把眼睛变成摄像头,把这么多景象都照下来告诉我的朋友!在泰晤士河的旁边,我们简直不能沿着河岸走。它的岸边密集着大大小小的楼房,我们竟然常常走着就看不到泰晤士河了,找不到“北”,被眼前的一个个建筑吸引到其它的方位,而我们是不能离开泰晤士河的,不然就会找不到回家的路。
还有一个塔桥,在伦敦塔的前方。它是一座悬挂桥,现在一星期也要拉起2-3次,1894年建成时一天要拉开50多次。它上下两层是一座绿色的桥,奇特的地方在于它是一幅美丽的建筑图案:不必说桥梁的栏杆,桥梁结构,也不必说它的气势,桥墩就有无穷的话题。远看桥墩有3组,在桥梁的建筑中似乎只起支撑作用,没有想到它本身竟然是一个展览馆!展览馆介绍了桥梁的历史、桥梁设计和桥梁的作用,有文字有图片图文并茂。我走在一层一层的台阶上,看到一幅一幅的图片,为设计者的深谋远虑所折服。还有千禧年桥,从泰晤士河一边的圣保罗大教堂直接通到对岸的现代艺术画廊。在桥梁上看到的风景吸引着我们去欣赏一个个新的景点。
泰晤士河是伦敦的骄傲,河里有川流不息的各式各样的轮船,上面是一座座桥梁,周围是高耸入云的建筑。桥梁一座比一座精美,一座比一座独特,如果要了解其中的任何一座桥梁也得有半天时间,我们只好把精彩,凝聚在照片了!
白金汉宫卫兵交接仪式
我们两次看到女王卫兵在白金汉宫的交接仪式。第一次是看女王御林军。整个仪式有40分钟,夏季是一天一次,其它季节两天一次。怀特霍尔皇家骑兵队的交接仪式,只见12匹黑白相间的高头大马威风凛凛,12名穿戴考究的精悍骑手气势不凡。他们戴着红红的高帽子,穿着有许多扣子的红衣服,披着黄色的飘带,黑裤子放在长统靴子里。他们精神抖擞,身体、音乐和马匹在上下振荡。卫队绕场一周后,在一个小广场操练一番,再斗志昂扬去一个又一个岗哨的地方进行换岗。我们不断照相。我感觉新鲜好奇,和骑着马的卫兵照相,和执勤时卫兵照相。我看到卫兵的脸上在淌着汗水。他们脸上始终一个表情,与不少游人合影。尽管汗在脸上淌,依然威风凛凛。
第二次在白金汉宫前,女王卫队交接仪式隆重了好多,通往白金汉宫的大道上已经人山人海。我俩好不容易找到一个缝隙观看。4排9匹共36匹马一个大方阵,还有乐队的方阵伴奏。卫队装扮与前一次不一样了。有的是高高的红帽子,有的是黑茸茸的熊皮圆帽;有的举枪,有的举着刀。大黑帽、红制服的禁卫军,在军乐和口令声中,作各种列队表演,举枪互相敬礼。警察维护秩序。我们不能走到前面,只能远远遥望。听到音乐,看到马蹄扬起的尘土,看到马留下的粪便,马队后面的清洁车有飞速旋转的圆刷子把马粪清扫干净。
白金汉宫是1703年作为白金汉公爵的私人住宅而建。1762年王室将它买下,花费了大量的费用进行装修。1837年维多利亚女王迁居于此,至此白金汉宫就成为英国皇室的居所,也有办公室和王室的职员的地方。现在王室的成员是伊丽莎白女王与夫婿爱丁堡公爵,以及其他50名左右的王室职员。白金汉宫是一座四层楼的正方形大建筑和好大一个御花园。正面的广场上建有胜利女神金像和维多利亚女王纪念碑。金色的天使像金光闪闪,犹如从天而降的神。白色的纪念碑,雕塑群也是洁白的,雕塑栩栩如生,雍容华贵,气度不凡。是什么样的材料竟然有这样的效果?白金汉宫1993年以后有时为游人开放。
西敏寺――威斯特敏斯特教堂
威斯特敏斯特教堂(Westminster)又译为西敏寺。这座教堂被称为英国歌特式建筑中最壮丽的一座,是历代国王进行加冕仪式的地方,也是英皇登基大典的地方。从1066年到现在的2006年,英国所有的国王和女王都是在这里加冕的(除了两次例外),死后也多半长眠于此。它亦是1000年来,国王和无数名人的安葬地和纪念地。安德鲁王子和撒拉王妃的婚礼在这里。戴安娜王妃的葬礼也在这里。
这里原来是一座教堂,亨利三世和他的儿子爱德华一世以及众王妃要葬在这里,才改建成现在这个模样。也可以认为是爱德华一世的神力让西敏寺忠实记录了英国皇室每一页的兴衰起落的历史。
在爱德华一世和亨利三世的坟墓附近,有1301年时加冕的一把椅子。椅子是爱德华一世下令造成的橡木椅子。在椅子下面是苏格兰王加冕时用过的石头。椅子旁边是亨利七世的礼拜堂。它旁边是伊丽莎白一世和苏格兰女王玛丽的墓地。伊丽莎白和玛丽是同父异母一对姊妹,但是伊丽莎白有权时却把玛丽监禁起来,最后竟然处死。这个坟墓是玛丽的儿子成为英国的国王詹姆斯一世后建立的。西敏寺内有许多皇室陵园,装饰十分华丽。狭小的空间这么多陵墓,透露出一种诡异和沉重。帝皇和显要人士外,还有120位作家、诗人、演员、音乐家和艺术家,如文学伟人莎士比亚、狄更斯和科学家达尔文也葬在这里。牛顿的墓地地位突出,但我先生开始怎么也找不到达尔文的墓,问了身穿教士服的向导,他指向一块不显眼的地方。我们为牛顿、达尔文的不同待遇感到诧异。向导微微一笑说:“可能是钱不够了吧”?我先生也立即回答:“也许缺的不止是钱”。两人相视而笑。无名战士坟墓纪念碑雕像矗立着,在墓地的前面鲜花簇拥,彩带五颜六色,蜡烛灯发出闪闪的光芒。
把陵墓打扮得这么美丽、这么华贵、这么神圣、这么耀眼,这是我原来不知道的,我们的陵墓不是黑,白,再有绿色,这里是五颜六色,色彩斑斓。什么艺术品、什么装饰、应有尽有:各种材料的花、多种质地的鸟、活灵活现的兽、雍容华贵的人。大理石、花岗岩、玉石的雕塑。这里有的是一个一个的陵园:有门、有栏杆、有卧室和墓碑,把他在世的重要场面展现出来,用雕刻的人物和情景讲述事情,告诉后人。用图案用色彩讲故事,来来往往的大人孩子,只要用心看,都可以和他们交流,追记他们的丰功伟绩,记住他们在历史上辉煌的事件。图案精妙绝伦:宗教的教义用图案表达。即使像我,对宗教知之甚少的人,也对每一幅鲜活的图案充满了神往。那个表示宇宙、星星、月亮的屋顶,在地面上放一个桌子,桌子上面有一块镜子,屋顶图案反射到镜子里,星星似乎在我眼前摇摇晃晃。设计者了不起!过去几百年的礼拜都是在这里颂扬上帝,现代的科学技术又使这里锦上添花。西敏寺是在17世纪时创立的。当时英国大多数基督教的人是接纳罗马天主教会和罗马教宗的,而西敏寺使用英语而不是拉丁语做礼拜了。走出西敏寺,外面阳光灿烂,我坐在绿茵茵的草地上,已经下午3:00钟了,我才感到饿了。
圣保罗大教堂
圣保罗大教堂是世界第二大圆顶教堂,第一是罗马圣彼得教堂。圣保罗大教堂在604年建成后,1666年的一场大火烧毁。建筑大师克里斯托弗•雷恩在17世纪末由他独立完成了教堂的设计和建筑,雷恩用了35年的心血,也就是1710年把教堂建成为现在的模样。这里从建成后一直举行感恩祈祷和礼仪仪式。这里是一个充满活力,充满生机的祈祷上帝的地方,是一道通过在尘世伺奉上帝而到达天堂的门槛。
圆顶下面是台阶,其尖顶高达150米。我上了259个台阶,再上了378个台阶,后面还有530个台阶,我筋疲力尽了。我气喘吁吁来到金色长廊,它有螺旋式楼梯可以360°全方位欣赏伦敦市,整个伦敦市在我的脚下。那天阳光明媚,历历在目的建筑物让我高兴。真是“一览众山小”,哪有雾?蔚蓝的天空,高耸入云的建筑物,绿油油的草地,飞翔的小鸟,伦敦市阳光灿烂,雾被赶跑了。教堂地下室有名人英雄纪念碑。我为眼前的景致赞叹,为她保存的历史赞美,为她卓越的设计歌颂。这里有艺术的画廊,有历史的展现,还有智慧和才能的殿堂。来来往往参观者在赞美在享受。众多的历代的艺术家们不断为教堂增光添彩,当代的艺术作品也在不断地丰富这里的珍藏,还有美不胜收的雕刻和装饰。这个教堂还有雷恩的墓地。他的碑文用拉丁语写着:“要想看他的纪念碑,那就请看看周围吧。”还有惠灵顿、劳伦斯、邱吉尔、南丁格尔这样的名人也在这里长眠。
地宫中央是英帝国勋章小教堂。圣保罗大教堂是查尔斯王子和已故戴安娜王妃的结婚庆典的教堂。是惠灵顿和邱吉尔举行葬礼的教堂,也是维多利亚女王钻石婚庆典和伊丽莎白女王的金婚庆典的教堂。
我瞻仰过我们的中山陵,那种气势和规模,让我久久不能忘怀。我还看过清东陵、十三陵和西安的兵马俑。我以为我们的先人是讲究陵墓如何诡秘,地门如何隐蔽,陪葬物如何丰富,设计者的目的是千方百计不要被别人发现。这里是为了有皇权的人在另一个世界里延续他们的豪华生活。而西敏寺的权贵人物重视在人世间的永存,把他们的陵墓,他们长眠的地方装扮得富丽堂皇、绚丽多彩,人们愿意来纪念他们,缅怀他们的丰功伟绩。
大英博物馆
我们花了20英镑的门票欣赏米开朗基罗的画稿,全部真迹,非常难得。10英镑一张票,我先生坚持,还逐字逐句给我讲,一天时间也不够。这儿有米开朗基罗的好多铅笔画稿,而且有详细的文字说明。快2个小时了,他还是津津有味。我只好离开他,到了外面,他又担心我在人流中走失,只好跟出来。后来博物馆大厅的展品比绘画更棒,而且全免费。
大英博物馆与美国大都会博物馆、法国卢浮宫博物馆、俄罗斯爱尔米塔什博物馆并称世界四大博物馆。1750年后开放的大英博物馆是世界历史上最悠久的国家博物馆,它宛如一部浓缩的世界文明史,现有100多个展厅,馆藏丰富。有美索不达米亚、古西亚、古埃及、古希腊的东西,有亚述王宫的两个护门神兽,有罗塞塔石碑,雅典的帕特农神庙雕塑群,有埃及的木乃伊和石雕,有伊丽莎白皇后的迎宾大门等。希腊雅典帕特农神庙上的装饰性雕塑、美索不达米亚乌尔王朝的牛头竖琴、亚述帝国的浮雕与国王立像等堪称人类文明瑰宝。罗塞塔石碑上面铭刻着埃及象形文字、世俗体文字和希腊文,记载着公元前196年埃及法老托勒密五世颁布的法令。这些文字又被法国学者商博良研究破译成为埃及学的基础。
我俩进入展厅,被大大小小的雕塑吸引了,石头的、木头的、汉白玉的、铜的雕塑满满当当。开始我们是一个一个欣赏,我先生还要读一读雕塑的介绍,后来我们没劲了,只能看看就离开,再后来就是有选择地看,最后找我们中国的看。没有料到中国的展品也是数不胜数。中国文字、绘画、丝绸、雕塑以及皇帝的装饰、龙袍、头冠以及我们的佛教、道教、庙宇等等。中国有五千年的文明,历朝历代的东西太丰富了!其中东晋顾恺之《女史箴图》的唐代摹本是当今存世最早的中国绢画,被誉为中国美术史的“开卷之图”。它是乾隆皇帝的案头爱物。1903年成了这里的“镇馆之宝”。
突然我看到一些小泥塑,模样很一般,怎么也能在这里展出(可能朝代久远)?我脑子里浮现出文化大革命的事情。那是1966年7月,我和同学跟几个红卫兵,去破四旧,到呼和浩特市近郊农村抄一个庙。我们哗啦啦一帮人一拥而进,两、三个和尚唯唯诺诺躲在一边。我们大家七手八脚把无数个这样的小泥塑堆放在一起。把他们供奉的大泥塑推倒,里面是一袋一袋的药材,散发着陈年的潮味。把庙里的横匾也摘下来。那座庙宇规模不大,我们不一会就让它变了模样。我们满身是细腻腻的灰尘,多少年沉淀的灰尘呛得我不停地咳嗽,有时灰尘吹到眼睛里,眼泪也淌出来了。我脑子想着,这是革命,要一不怕苦、二不怕死,要完全、彻底不能留下封资修的尾巴。我们大家好辛苦把药、泥塑、匾统统堆放在院子中央,火柴燃起了熊熊的大火。一座庙宇的内存顷刻化为灰烬。今天在大英博物馆的展厅前,我知道我当时毁坏的是文物,是犯了罪!今天我看到平凡的小泥塑,我庆幸我们祖先的东西,让大英博物馆保留下来。这些东西是不可再生的。我讲给我先生这件往事,他讲给英国朋友格兰特先生,我对大英博物馆有了特殊的感情。
大英博物馆拥有许多珍藏书籍的阅览室,任何人都可以来阅览。现在阅览室圆顶造型的屋顶外面用玻璃精巧覆盖,把博物馆的内部庭院、阅览室转换成一个美丽亮堂的空间。这是作为2000年末,纪念2001年千嬉年时的一个项目完成的。在广场里有咖啡厅、问讯处,中间是阅览室,马克思曾在这里苦读了20多年。
我们今天是怎么也看不完里面的展品了,5:00要关门。我们在里面吃了午饭。后来看到一些国家大大小小的门柱、门框、瓦等建筑物。木乃伊上面的绘画、色彩,飞禽走兽神灵活现。还有那么大的石头棺材和它上面的雕塑。白白的圣母玛利亚、耶酥雕塑等等。尽管我走不动了,还是回去一个个找到博物馆的镇馆宝贝。来大英博物馆的人,可以看到世界各国的历史实物,相当于用眼睛抚摸历史,感受、想像久远时代的生活。欣赏和享受的同时,产生共鸣。我以为经过这样的学习,我的思想的广度拓宽了,深度加深了。我期盼我的孩子来看一看。
伦敦城. 泰晤士河边建筑
在伦敦市有1平方英里的地方,叫伦敦城。它是英国金融中心。我们在地图上看到,到旅游服务处去问,“伦敦城在哪儿”?“你已经在伦敦城里了!”我们不禁哑然失笑。找到英格兰银行,股票交易所,这些赫赫有名的地方,居然它们没有显眼的标志。它们的名称在很小的一块铜匾上,而且这样的铜匾也不知道在建筑物的什么位置上,这好像符合英国人不爱张扬的天性。因为我们有个女儿在美国一家保险公司工作,我们对金融中心有了感情,念犊之心就是拍了几张照片。一个白人和一个黑人给我们指路,然后用中文说“再见”,原来他们到过中国。我与他们高高兴兴合了影。股票交易所的楼好高好大,我先生换了好几个角度拍摄,后来他一条腿跪在地上,煞费苦心把我和交易所大楼合影了。
英格兰银行是英国的中央银行,在世界一个最大、最繁忙的金融中心的心脏运作。它1793年由英国著名建筑师约翰•索恩设计。我们参观它的博物馆,圆形大厅中央有许多件黄金展品,包括罗马时代的28磅(13公斤)金砖和复制品的金砖。银行藏有1694年银行成立时期的白银。钞票展览室陈列着一些印刷异常精美的钞票和早期的印钞机。银行工作人员的上衣是燕尾服,下面是红黑格子的裙子,我和一位态度可亲的工作人员合影。银行经过200多年的岁月,它作为国家银行,具有国际金融的力量,地位不凡。
我们远远看到千禧巨蛋,它在我们每天要乘公共汽车站的附近,但是我们没有特意去参观。千禧巨蛋耗资将近七亿六千万英镑,是昂贵的雄伟建筑,也是全球最大的巨蛋,连巴黎的艾菲尔铁塔也可以横躺在里面。2001年1月1日开幕的。格兰特先生说,非洲人要在里面建立赌馆,英国政府目前没有答应。那么庞大的一个建筑,远远看去,上面有无数的标杆,好像一个大刺猬。
伦敦的象征大笨钟,它敦实可爱,忠诚可靠,从1859年以来,每隔一小时就响一次,浑厚的声音穿得很远。147年了岿然屹立着,准时告诉人们时间,这个建筑是了不起。它的工程负责人是本杰明•霍尔。它的重量有13•.5吨。它站立在议会大厦建筑群中,与它合影的人络绎不绝。
在泰晤士河边建筑的新景点还有英国航空公司建造的“伦敦眼”。高135米的观缆车,遥看整个伦敦需要30分钟,也可以坐旅游车。两层红艳艳的汽车,绕伦敦市一圈20英镑,也贵。我门是坐0.8英镑的公共汽车来观赏,靠两条腿游览伦敦的。我有时坐在红色公共汽车的第二层最前面的位置,看到前方的风光,我觉得比乘豪华旅游车的游子威风!比在伦敦眼远远遥望伦敦的游子幸福。
伦敦街头的雕塑
我在伦敦常常被雕塑群吸引。有一次我发现了一个雕塑,我先生赶快走上去看上面的文字说明,在雕塑的下面刻着他的姓名和他活着的时间。没有料到在这么一个树木参差不齐的地方,竟然有一圈大大小小、质地不同的人物雕像。好多是科学家,文学家和发明家。我们挑塑像突出的看,最后我与达尔文和牛顿的雕塑合影。这样的雕塑群很多,有的雕塑人物横刀立马,有的拿着兵器,有的握着笔杆,有的站着,有的坐着……。在一个有椅子人们可以休息的空地上,我看到有演员卓别林的雕塑。雕塑的形态也丰富,有妇女抱孩子的,有大肚子的雕塑。
在英国尤其是伦敦可以到处看见雕塑,让我感触颇深。其一是这个民族在历史上英雄辈出,有文治武功、彪炳史册的政治家、军事家,有开疆拓土的航海家,探险家如发现澳大利亚的库克船长,有改变历史的大科学家如牛顿、达尔文,有世界著名的大文豪莎士比亚。这些历史活生生地存在于街头和建筑的雕塑中,诉说着英国往昔的荣光。难能可贵的是,今日的伦敦,仍是一派繁荣景象,老牌大英帝国虽然没落,英国却逐渐适应,有了今日的新旧交融的和谐。其二,来自中国的我,又不禁感到英国民族的强悍好战,咄咄逼人,他们历史上最有名的人和事都是缔造大英帝国的马上或海上功臣,除了前面提到的惠灵顿、纳尔逊,还有征服加拿大的沃尔夫将军,征服印度、缅甸、锡兰、北非的将军等等。他们的威武。正是被征服者的血泪。虽然时过境迁,今天看着他们的塑像,仍有被胁迫的不舒服的感觉。这种感觉,同样在参观大英博物馆就有,这些展品太精美、太丰富、太宝贝,但它们本来是世界上其它国家人民的宝藏啊!英国也许帮助许多国家保存了稀世珍宝,但这些东西留在英国,总难让我心服口服。在那里我们看到希腊人要求收回他们的帕特农神庙的塑像而被英方拒绝。这些事,也许要将来人的智慧去解决吧。
还有一件有意思的事情。我从飞机上下来到伦敦,被街上那么多的黑人惊呆了。胖胖的黑妇人竟然抱一个,拉一个,后面跟一个孩子;有的推一个在车里的孩子,后面跟两个孩子。我纳闷,怎么这么多非洲黑人?众多的非洲移民,成为伦敦街头的一个景观。
伦敦的中国城
我们老朋友的儿子在伦敦读博士,他帮助策划了我们的英国旅游。他带我们逛中国城,吃中国饭,还赶上一件新鲜事。
中国城好亲切,我熟悉的中国东西应有尽有,连名称也是老字号的,还是繁体文字。商店有红红的条幅,大大的喜字,各种色彩的中国结,笑盈盈的如来佛,中国的中药、土特产、文房四宝、丝绸、服饰等等。再到超市看,我们在波兰见不到的豆制品、粉丝、酱油、榨菜,它都有。当然价钱也不菲,比如一袋榨菜,国内0.9元人民币,这里是0.6英镑相当于9元人民币,相当于涨了10倍。我们的中国胃是不问价钱的,需要的就买。看到有的前辈中国人在伦敦已经根深蒂固,他们不但安居乐业,而且有的事业发达了。他们有的已经不会中国话了。
那天世界杯赛,英国足球队胜了。球迷成群聚集在餐馆和咖啡馆,他们戴着尖尖的红帽子,捧着啤酒,眼睛盯着荧光屏幕。外面还有警察防范球迷闹事。我们也爱热闹,凑到那里,看他们一会儿安静,一会儿骚动,那么多血气方刚的年轻男孩和女孩,不断喝酒,高兴、兴奋、激动,英国队赢了咋样?如何英国队输球,电视是不是也得砸了?
我们吃饭出来赶上了热闹。只见有几百女人和男人骑着自行车过来了。我们和好多英国人在路旁,被呼啸而来的队伍惊呆了。他们大多数是赤身露体,一点衣服也没有。有的人用彩笔在身体上作了画。年龄有老的也有少的。他们的传单上说,举行裸体自行车游行,一为节省能源,二为保护动物。抗议人类用动物皮毛做自己的衣服。这可是闻所未闻的稀奇事。我先生赶快拍了照,回去给格兰特先生,他要在他的报纸上报道一下。他说:怎么又让你俩赶上了?
我们俩在伦敦7天,每天早上8:00出去,晚上6:00返回来,午饭在街上吃,每天有10小时在伦敦街头。我们实实在在游览了伦敦。每天晚上我先生还要和格兰特夫妇交流,他们夫妇既兴奋,也激动。
湖区、约克和爱丁堡
我们坐火车到湖区,已经是下午时间,在旅馆附近走走,树木繁茂,但是修剪得整整齐齐,并且有一定的形状。走过的一个一个胡同,是石头砌成的墙,规规矩矩。我先生问路,一个妇女从楼房伸出头告诉我们,她那么和蔼可亲。路面干干净净,我们七拐八拐在欣赏这里的景色。
第二天我们坐旅游车欣赏湖区。它在英格兰西部,东西20公里,南北30公里遍布着大大小小各种湖泊。湖的柔缓绿色和湖周围的绿树,形成一种平静的有层次的美丽。湖区这个地方诞生过19世纪浪漫派诗人华兹华斯。这里是夏天度假的胜地。
我们看到一个很大的花房。在里面欣赏,逍遥,猎奇。现在北京引进了好多品种的花,我没有找到太多不一样的花卉。但是那么多、那么茂盛、那么鲜艳、那么鲜活的花,让我沐浴在花的海洋,感到赏心悦目的快乐。我陶醉了,我舍不得离去。
我们在波兰在网上预定到湖区和约克的往返火车票和当地的旅馆。现在享受着这些便捷。我们在湖区住了两个晚上,在约克住了一个晚上。
约克是罗马人建立的城市,现在保存了这些古迹:那个时候的城墙和道路。后来约克因为羊毛而繁荣了起来,我们看到绿树环绕的城墙和有彩色玻璃的教堂。早晨10点,街上人很少,开门的店也不多。我们从门缝看了看约克大教堂,它是13世纪初开始动工,用了250年的时间到1472年才竣工的,是英国最大的哥特式建筑的教堂。教堂前是石头砌的路,走上去不舒服,但是那么坚实,那么时代久远。
约克的旅馆可以自己做饭,第一天我们买了食品,原来米和方便面是旅馆提供的。我看到有的人是长期住在这里,厨房有他们自己的食品筐。几个客房公用厕所和洗澡间,大家公用厨房和饭厅。我感到很新鲜,在旅馆自己烧饭。
爱丁堡是英国文化古城,苏格兰的首府,位于苏格兰福斯湾南岸。这里绿树成荫,鲜花盛开,古代宫殿、教堂和城堡点缀其间,是英国最美丽的城市之一。老城有著名的古城堡,它海拔135米。在卡尔顿山上,有酷似雅典帕特农庙和塞西斯庙的建筑。古迹有建于12世纪的圣吉尔教堂。有许多用黑灰色沙石修建的带有尖塔的宫殿,教堂和城堡。
从城堡出来,就是古代专为皇室开辟的皇家麦尔大道,它连接城堡与皇宫,依地势高低起伏而建。沿着大道往下走,就是古老的大教堂,国会大厦,还有旧圣保罗教堂和约翰诺斯故居两幢建筑物。
我感觉爱丁堡是建在卡尔顿山上的城市,在卡尔顿山上面依山就势建造了教堂、城堡,并且凿出了道路,开出了平地。我走在路上看到大山的碎石和砂子,它们被砌起来的很高的城墙围拢起来,上面是拉起来的铁丝网罩起来,工程多么巨大!想像勇敢的开拓者,建路工人,真是了不起。那么多建筑物在卡尔顿山上,我们现在看起来雄伟和有气势,建造者就不容易了。
牛津大学
乔燕是内蒙古工业大学的毕业生,我先生好“遥远”的学生。她在英国已经4-5年了,仍然租房子住。她是结婚到英国的,她先生是英国的博士后。他们俩从伦敦的白金汉宫10:30接上我们俩,到她们住处南安普敦已经是下午5:00了。晚上7:00款待,在一家中国餐馆吃饭。饭菜丰盛,味道、颜色让我想起北京的高级饭馆。我没有料到来这里的大多数是英国人,他们也喜欢我们中国饭菜。那天座无虚席,但是安安静静。我们4个人,一直聊到很晚,他乡遇故知,别有一番情和意。回去后仍然絮絮叨叨说话,“明天带你们到牛津大学,乔燕说那里好。”她先生说。
牛津大学建立于13世纪,世界十大学府之一,以美丽的大学闻名全世界。童话故事――爱丽丝梦游仙境,即以此地为故事背景。在牛津大学附近处处都是优美的哥特式尖塔建筑,因此有“尖塔之城”的称呼。牛津大学是英国第一所国立大学,培育出无数的顶尖杰出人士。该校包含36个学院,在近800年的历史中,牛津大学培养了5个国王、26位英国首相(包括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和现任首相布莱尔)、多位外国政府首脑(如美国前总统克林顿)、近40位诺贝尔奖获得者以及一大批著名科学家,如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哲学家培根、诗人雪莱、作家格林、化学家罗伯特•玻意耳、天文学家哈雷等
到牛津大学比较远。这里苍松、古柏都苍劲有力,高大粗壮,每一棵树要三、四个人张开胳膊才能围拢起来。好大的一片树木群。怎么参观?在一个门口有一个导游在召集游人。一个人要缴6英镑。20多人跟着他。导游声情并茂,绘声绘色,穿街过巷,带我们走了一趟牛津大学的校舍。听者不断在笑,我呢?专职拍照。
这里有撒切尔和克林顿等使用过的教室和寝室。学校的古迹好好保存着。在一个地方我没有跟上,我先生发现我不在场,着急,请导游等一下,导游幽默地说:“太太丢了,太好了”?不一会先生找到我,我先生也幽默:“要是这么容易丢,早丢了”。听众哈哈大笑。
我的英国之行。得感谢纳维尔•格兰特先生夫妇、陈铮先生、乔燕夫妇等人的帮助。人人奉献爱,人人需要爱,世界才能更美好!
为了不能忘怀的11天英国之行,我写了下来,帮你们也了解一些英国。(白效兰)
编辑:贾爱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