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我的导师】三色花——记我与我的导师冯培德院士

发布时间: 2015-12-25 / 点击数:


提起冯培德院士,在航空领域定是耳熟能详,家喻户晓了。几乎所有的人在提起冯院士的时候都会不自觉地竖起大拇指,感叹一句:是位了不起的人物啊!的确,倘若有心,查一查年逾古稀的冯老师取得过的成就,每一项都让人啧舌:担任航空618所所长近20年,带领全所跨越了一个又一个历史阶段,实现了一次又一次技术突破;担任航空惯性导航系统国家专项的总设计师,填补了国家空白;曾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二等奖和发明三等奖各一次,省部级奖项则更多;中国工程院院士,而且是航空机载设备领域第一位院士,现在还担任学部副主任;担任北航、西工大、南航的教授和博士生导师,退休之后悉心培养了一批又一批杰出青年学者,为惯导领域注入新鲜血液;担任过中国政协委员,为国家发展、繁荣大计献计献策等等。不能再细说了,否则这篇文章都不够写冯院士已经取得的成就,更不用提我了。我又是谁呢?一个名不见经传的20多岁毛头小伙,平平淡淡,一穷二白。不用说取得的成就,恐怕连成绩都不敢妄言。既然如此,我怎么敢把自己这样一个无足轻重的小人物和功勋卓著的冯院士写在一篇文章里呢?我可以很骄傲地告诉你:是因为我有幸成为了冯院士的博士生,冯院士于我就又多了一个称呼:冯老师。我与冯老师相见、相识虽才三年有余,但冯老师对我的影响已经注定深及一生、遍及一世,而这样的影响都是通过一件件小事,如春雨一般浸入内心,化入骨髓的,这些小事仿佛一颗颗种子,在我的心里萌芽、开花,并且正热切期待着结出成熟的果实。这些鲜艳绚烂的花朵究竟各有怎样的姿色?待我一朵一朵细细道来。

威严之花  

我与冯老师第一次见面是在他的办公室,那是2010年的秋天,我直博的梦想像暖阳里成熟的硕果,沉甸甸地真切地落在我手里。而我的心情却依旧忐忑,尤其是在我迈进冯老师办公室的时候。冯老师衣着朴素,藏蓝色毛衫,金丝边眼镜,磨得有些破旧的休闲皮鞋,伏在会议桌上,认真地在看一份文件,时不时还勾画着什么,看到我来只淡淡地说了一句:先坐,等一下。我的心脏砰砰乱跳,感觉呼吸都是沉重的,全然忘记了演练了一次又一次地开场白,只傻呆呆的坐在那里,两只手紧紧地握着,手心早已湿透。过了一会儿冯老师放下文件,抬起头,仔细端详着我,问道:“家是哪的?”

“河北承德”。

“父母都是做什么工作的?

“都是高中老师。”

“嗯。做老师很好,教书育人。”冯老师略作停顿,继续说:“我希望你能安安心心地把自己的博士读完、读好。心中要有远大的志向。不要为一时的利益迷惑。读博士与读本科不一样,现在社会比较浮躁,有人读书就只为赚钱,对我的博士来说这样不行,要做学问,做些真真正正地实事。说大了为国家做些贡献,说小了为实验室做些贡献,都是好的。5,6年时间说长不长,说短也不短,抓紧时间,做出些成绩来。”

“好好好!”

短短一席话,三两分钟,却让我记忆犹新。一位威严长者的形象瞬间高大起来。靠得不是排场、不是衣着,而是一位经历了风雨、接受过磨炼、取得了成就且通晓了道理的长者用他朴素、简短却又掷地有声的言辞,用他厚重、严肃却又充满威严的语气发出的震摄人心的能量。

第一次见面,这样一颗威严的种子就在内心萌芽、开花,给我留下了对冯老师的第一个,也是最为深刻的一个印象。

奋斗之花  

自从那次见面,我便进入了博士第一年课程学习阶段,由于课程多、安排紧,平时基本都在上课,与冯老师接触的机会比较少。冯老师也不苛求,让我安心上课、打好理论基础,不多安排科研任务。过了一年,我已经了进入课题组,开始了真正的博士生科研生活,与冯老师的接触也渐渐多了起来。

有一次遇到一个技术难题,我和课题组一起攻关了一周没有突破,大家都愁眉不展。下午3点冯老师在家听了我们的电话汇报,当即赶了过来,都没有进办公室,直接到实验室现场指导我们解决问题。那天从下午3点一直到晚上11点,年逾古稀的冯老师都一直在实验室,与我们一起讨论、一起观察、一起分析、一起吃工作餐,即使在实验室吃饭的时候也还一刻不停地与我们分析讨论。晚上11点,问题终于得到解决,冯老师慢慢整理自己一笔一划写下的十几页资料,一边缓缓对我说:“把今天的实验写个报告尽快发给我。你们辛苦一下,抓紧继续弄,把进度赶一赶。”言语平实却又异常坚定、有力。

我一个年轻力壮的小伙子,经过这一番折腾,不停地实验、观察和分析,已然累得有颓废之感,而冯老师已经年过七旬,身体和体力自然比我不如,他是凭着怎样的一种精神和斗志在古稀发白之年、功成名就之时任默默坚守在科研的最前线?身体力行、亲身实践解决最基本却又至关重要的问题?我想,应该是一种奋斗精神,一种顽强意志,一种不屈不挠、勇往直前的劲头,一种见微知著、亲躬亲为的品质,让我这样的青年在这样一件小事里看到了这样伟大的品格。于是,一颗奋斗的种子又在我心中萌芽、开花,在我继续科研的道路上散发着无尽的芬芳,给我指引、给我安慰、给我力量!

慈爱之花    

经过三年多的接触,不仅冯老师的威严与勤勉让我景仰,他对我们这些学生的慈爱与关怀同样让我感动。点点滴滴的积累,让我越来越感觉到,冯老师于我已经不单单是学业上的指导,也在生活上给予关怀与帮助。

有一次他叫我们四个博士生到他家去汇报、讨论一下近期的工作(冯老师非常重视对学生的培养,绝大多数情况我们都要直接向他汇报工作),我们一直从下午2点讨论到6点,中间一会儿都没有休息,冯老师挨个项目、挨个学生听取汇报并作出下一阶段的工作安排。汇报结束后我们收拾东西准备回校,冯老师看了一眼表说:“太晚了,你们就别回去了,我和刘老师(冯老师的夫人)带你们出去随便吃点。”我很吃惊,因为第一次被冯老师这样请吃饭,就像家里人一样团团圆圆吃个晚饭,有点受宠若惊。冯老师找了一家很不错的饭店,特别热情地点了十来个菜,我们拦着说“足够了足够了”,他却对我们说:“你们都是大小伙子,干活也比较辛苦,应该多吃点儿!平时在学校食堂吃的肯定比不上这的吧,所以更应该多吃点!”说完还哈哈大笑起来,气氛非常轻松融洽,让原本拘谨的我一下放松了。此时再看冯老师,笑容可掬,慈祥仁爱,一下让我想到了与冯老师年岁相当的爷爷,温馨亲密之感由然而升。一顿平常的晚饭,却让我吃出了不一样的幸福味道,因此也吃得特别饱,特别高兴。

后来问大师兄冯老师以前是不是也这样请自己的学生吃饭,大师兄说:“是啊!以前到他家讨论他也经常请我们吃饭。有一次我过年没回家,还是在他家包的饺子吃的年夜饭呢!”一瞬间我便觉得,这里不仅仅是我完成学业、实现梦想的战场,也是我在风雨飘摇之中温暖的港湾啊!而冯老师就像明亮的太阳,用慈爱之光照耀着整个港湾!于是,一颗慈爱的种子又在我心中深深扎根、茁壮成长,变成一朵温暖的慈爱之花!

虽然只是冯老师众多弟子之一,但这样一件件的小事我已经数不胜数,冯老师对我的教育、指导和关怀正如这威严之花、奋斗之花与慈爱之花,三色花交相呼映,相得益彰,树立我人生的志向,指引我前进的方向,温暖我平淡的生活,让我对未来充满信心、充满希望也充满期待!

                                                                                                                                                          (王学运


编辑:贾爱平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