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与火之歌——乌拉尔联邦大学访学小记

发布时间: 2017-03-07 / 点击数:

冰与火之歌

——乌拉尔联邦大学访学小记

吴志航 / 文

一晃从叶卡捷琳堡回来已经一周多了,37号院里,春天的气息逐渐弥漫,暖洋洋的午后,仿佛能看到老主楼前高大的白杨和不知名的小花慢慢的复苏和生长。和前几天一样,在乌拉尔联邦大学访学时的同桌Ain轻声的和我道了声“晚安”,柔和甜美的声音让我想起她的窗外,马来西亚的热带晚风。而我的窗外则是北京难得的晴朗的夜,于是,思绪穿过西伯利亚以西的冰雪,回想那段澄澈、纯洁的热情与浪漫。


红场的蓝天

在乌拉尔联邦大学的两周,好多人、好多事难以忘记。

首先是可亲可敬的教授和老师们。Sergey教授非常的幽默,在他的经济学课堂上,我们审视欧洲、美洲和亚洲,剖析俄国、中国、印度和马来西亚。每天早上,我们推门进教室的时候,他一定是已经到了,他的可爱的圆顶帽子放在窗台上,穿着休闲西服,带一个玫瑰色的小领结。助教Olga博士,恬静优雅,总是很耐心的领着我们。因为上学期选修了知识产权法,所以在Natalia博士的课上和她讨论许多两国乃至两大法系之间关于知识产权的差异。项目管理的Maria博士,一丝不苟的精英范儿,给人一种很酷的感觉,而知识产权中心的Dmitry教授,儒雅中带着几分呆萌可爱。

课余,主办方给我们安排了许多文化活动。市内的短途参访,在滴血教堂回想末代沙皇的寂寞与伤感;在叶卡最高的楼顶极目楚天舒,还碰到了一位俄罗斯巨星Anita·Tsy。第一次体验蹦床的快乐,第一次走进列车制造厂,第一次重新认识多元的叶利钦。夏天时的湖泊在冬天成了冰湖,在湖面上的雪地里走出长而深远的脚印。乌拉尔联邦大学另一个校区对面是著名歌剧院,买了票去看《茶花女》,意大利文的歌剧,并不听得懂,但是很能感受到俄罗斯文化的高贵和优雅。

周末出城,在绵延广袤的乌拉尔山,真正的滑一次雪,坐缆车上到山顶,顶着极大的风和严寒,眺望乌拉尔山原初的壮阔和瑰魅。在回来的路上,问同行的Alice学姐喜欢路边的俄式小楼还是单层小木屋,答曰:“都喜欢”。于是开玩笑说:“那以后两种都给你建。”后来还去了哈士奇中心,对于哈士奇,我的兴趣并不那么大,可是中心所在的树林,真正是我想要的那种,笔直的杉树直插云天,白雪覆盖,冒着炊烟的小木屋点缀其间,还有原始的神话和信仰。

同时参加学习的三个印度同学非常的活泼和热情,老远就能听到他们的欢声笑语。两个马来西亚人,You zhang是第一天认识的,经常一块儿吃饭,而Ain,这个聪明可爱的女孩儿,第一天早上在厨房遇到,互相问了好,到了课上两个人就成了同桌,再后来无话不说,短短两周内,还会互相生气又很快和好。而回来后,每天还会在微信上聊聊北京和吉隆坡的种种,聊聊各自的喜怒哀乐。

在俄罗斯,最不能割舍的还是那群可爱的buddy们,他们一直陪着我们,上课领着我们,和我们一块儿回旅馆,一块儿开party,一块儿做饭,分享各自的故事。相仿的年龄,一个人就是一团火,他们的友善和热情,驱散了北国的冰雪,构筑了冰与火的美丽赞歌。

同行的北航学长学姐来自不同的院系,好多之前都不认识,他们聪明,善良,幽默,照顾我,包容我,成为另样的美丽记忆。当然,也要感谢双方学校的国际处的老师们,给我们精心准备了这次雪国之旅。


志愿者手绘油画礼物

提前一天回来参加jessup辩论赛,没赶上项目结业典礼,衷心为朋友们取得的成绩而喝彩。两天辩论赛结束,参与到2017年春季交换生迎新中去,带着娜斯塔完成了注册,娜斯塔带来了丽娜给我手绘的一幅油画,重新燃起了我的莫斯科记忆。在交换生welcome party上,看着来自不同国家的朋友,欢喜之余想起雪国的那些温暖的火焰,略带伤感。

如果保研顺利,八月底就能顺利的前往乌普萨拉大学开启我的交换生之旅,斯德哥尔摩到圣彼得堡并不太远,如果有缘分,去圣彼得堡继续俄罗斯的冰与火的回忆。

37号院夜已深沉,室友们都睡了,我在想如果在明朗的天空看台灯前的我,那该是种很温馨的感觉吧。

(作者系人文与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2014级本科生)


编辑:贾爱平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