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师半友半知己 半慕半尊伴一程——记2024年北航立德树人卓越奖获得者张莉

点击数:    |    加入时间:2024-09-19

她是北航计算机专业首位女博士,在读期间担任博士生辅导员,毕业后担任研究生指导员,建立了计算机学院研究生会;她担任计算机学院、软件学院本科教学副院长近20年,潜心研究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是计算机核心能力培养的主要创始人之一,是软件系统能力培养的发起人,曾三度荣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并两次领衔获得北京市教学成果奖;她热爱教学、科研工作,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教学与科研相融通,带领编译课程团队获得了国家精品课程和首届国家级一流课程;她代表北航牵头“101”计划编译课程建设,并担任国家级编译课程虚拟教研室负责人;她创立的“走进软件”课程在全国高校混合式教学设计创新大赛中荣获一等奖;她被评为2024 年北京市教育系统“育人榜样(先锋)”、北京市教学名师、北京市“三八”红旗奖章。她,就是2024年北航立德树人卓越奖获得者、计算机学院教授张莉。

在北航庆祝第40个教师节暨表彰大会上,校党委书记赵长禄为“立德树人卓越奖”获奖教师颁发奖杯(中为张莉教授)

精益求精 践行立德树人

张莉自1996年留校任教起,就将教书育人、立德树人视为己任。在教学与科研的道路上,她以追求卓越的精神不断挑战自我,力求在每一个细节上都达到极致。她以严谨的教学态度和深厚的专业知识,为学生打造了一门又一门精品课程,不仅传授知识,更身体力行地践行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

自1997年开始讲授第一门本科生课程“编译技术”起,她便全身心投入,认真研读老教授的讲稿,精心撰写自己的教案,并尝试使用PPT进行教学,成为学校第一批使用PPT上课的教师。她积极申请教改项目,深入开展教学研究,不断创新课程设计,增加挑战性题目,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潜力和创造力。她常说:“我们的学生好棒!给学生一个机会,学生会给我无限的惊喜。” 在张莉的带领下,编译技术课程于2004年被评为北京市精品课程,2008年被评为微软教育部精品课程、国家精品课程,2013年被评为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2022年又被评为首批国家级线下一流本科课程。这些荣誉的背后,是张莉对教学质量的不懈追求和对学生的深厚情感。

为了推动全国编译课程的建设,张莉于2009年发起和组织了“第一届全国编译课程研讨会”,这一坚持至今已经15年。她不仅满足于国内的交流,还积极拓展国际视野,2013年在美国普渡大学访问期间,与编译主讲老师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并邀请其来北航进行课程建设交流,为学生做讲座。这些国内外的课程经验交流进一步丰富了北航编译课程的资源,提高了教学质量。同学们也在全国大学生编译系统设计大赛中多次荣获一等奖和二等奖。

2023年,张莉受邀代表北航担任教育部卓越拔尖人才101计划中编译课程建设团队的负责人。带领国内参加拔尖计划高校编译课老师调研世界一流研究型大学的编译课程,与时俱进,建设具有中国新时代特色的编译课程,彰显了北航编译课在国内的影响力,也进一步助力北航编译课程的持续建设,服务于北航师生。

除了编译技术课程,张莉还关注研究生教育。她率先在北航开设了软件体系结构课程,并将其从研究生选修课发展为研究生的学位课,选课人数也大幅增长。她根据研究生学习的特点,增大了课程研讨、查阅资料、案例分析的分量,提出了“顶天立地”的教学模式,即每年带领学生查阅和分享该领域最新的研究成果,同时分析一个30-50万行的主流开源代码,将所学的知识落实到具体的系统,让学生体会理论知识和实践的结合。该课程被评为研究生精品课程,其教学模式得到了国内外同行的认可。张莉受邀撰写教育部软件工程学科研究生学位“软件体系结构”课程指南,如今负责教育部卓越工程师计划核心课程“大型软件体系结构”建设。

在北航大类招生改革之际,张莉又主动担当起软件工程导论课的建设工作。她结合自己多年软件工程领域研究工作的经验以及企业需求,分析学生的基础和需求,精心设计、组建课程团队,将导论课命名为“走进软件”,寓意带领学生走进软件的世界,体验软件工程专业的魅力。经过多年的实践和不断完善,该课程形成了“个性化项目驱动的软件工程综合素养培养模式”,让学生从技术、工程素养多维度理解软件工程,体验软件开发的乐趣和魅力,同时培养工程师的社会责任感。该课程设计在2023年全国高校混合式教学设计创新大赛中脱颖而出,荣获一等奖和设计之星奖。

张莉在教学上的精益求精和对学生的关爱得到了广泛认可,她荣获了多项教学奖项和荣誉称号,包括“我爱我师——我心中最爱戴的老师”的“十佳”老师和优秀教师的称号、北京市教学名师、北京市“三八”红旗奖章、宝钢优秀教师奖以及中国计算机学会优秀教师奖励计划等。她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教育匠心和立德树人。

领航教学改革 匠心打造人才培养方案

张莉常说:“在其位要谋其政,要对得起这个岗位。”这句话不仅体现了她对教育工作的深刻理解,也展现了她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在担任计算机学院、软件学院教学副院长期间,潜心研究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是计算机核心能力培养的主要创始人之一,是软件系统能力培养的发起人,曾3次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奖,2次牵头获得北京市教学成果奖。

作为教学副院长,张莉始终将学生的利益放在首位,致力于为他们提供最好的教育。在2002年担任计算机学院教学副院长期间,她深入调研了国际国内著名高校的培养方案,组织学院任课老师完成了近万字的培养方案和课程调研报告。她不仅完成了北航研究型大学计算机核心能力培养的本科生培养方案的制定,还积极拜访学院领域方向的责任教授,诚挚邀请他们主讲本科必修课程,并组建课程团队。在她的努力和学院领导的支持下,20年前率先在计算机学院实现了全体正教授给本科生上课的目标,极大地提升了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体验。

张莉还坚持每年组织毕业班学生座谈会,认真听取学生对本科生培养方案和培养管理的建议,并根据反馈持续改进。这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不仅增强了学生对培养方案的认同感和参与度,也为提高教学质量提供了有力保障。

在软件学院担任教学副院长期间,张莉积极探索软件工程专业和计算机专业的差异化人才培养,提出了软件工程人才综合能力培养模型,并探索了本科生软件系统能力和工程素养培养模式。她的这些努力为软件工程专业成为国家首批一流专业建设点做出了突出贡献。

严谨科研 温暖关怀 树立楷模

张莉在科研工作中也展现出了严谨的态度和追求卓越的精神。她深知科研工作的重要性和艰巨性,因此始终保持着对科学研究的敬畏之心和热爱之情。

“身教胜于言传”,张莉深知此理。她对学生要求严格,对自己更是苛刻。她的博士生说:“张老师几乎全年无休地勤勉工作,对项目论文的精细打磨,以及她对自己比对学生还要严格的要求,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们。”她常提醒学生:“要么不做,要做就全力以赴。”在科研的道路上,她指导学生要立足实际,开阔视野,勇往直前。

在学生眼中,张莉总是面带微笑,轻声细语,但一涉及科研与论文,她的标准则变得极为严苛,对实验结果进行反复验证和分析,确保研究结论以及论文表述的科学性和准确性。尽管标准严格,张莉对学业有困难的学生却展现出极大的宽容与鼓励。她深知,学生的成长需要一个过程,重要的是他们持续向前的决心。每当学生遭遇困境,张莉总是及时伸出援手,不仅是学业上的指导,更是心灵的慰藉。曾有一位博士生在求学期间突发心脏病,张莉毫不犹豫地带着手术费赶到医院,守在学生身边,直至其家人到来。她的另一位学生感慨道:“张老师总是能设身处地地为学生着想,在我最艰难的时刻,是她给了我最大的支持。”

无论是在科研上的严谨,还是在生活中的关怀,都彰显了张莉深深的教育情怀和对学生无尽的关爱。她以执着的信念和不懈的努力,坚守教育初心与使命,追求卓越。她用深厚的学识和精湛的教学技艺,点亮了无数学生求知的道路,将自己的全部心血倾注在立德树人的伟大事业中。

(素材来源:计算机学院)

(审核:李建欣)

编辑:贾爱平


打印
分享
更多新闻
09 月
19
09 月
19
09 月
19
09 月
14
09 月
13
09 月
12
09 月
11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