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2024】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培育航空发动机人才 弘扬“自强中国心”精神

发布时间: 2025-01-03 / 点击数:

北航新闻网1月3日电(通讯员 张大伟 刘亦泽)2024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的关键一年。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和学校第十七次党代会精神,围绕全面提升办学质量主线,创新突破、奋楫争先、实干笃行,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师资队伍建设、国际交流、党的建设等各项事业上取得了一系列成果,奋力推动学院高质量内涵式发展!

获评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集体

引领

深入学习贯彻学校第十七次党代会精神,召开学院党代会,确定“1个目标、4大理念、7项任务”战略框架,科学谋划高质量发展路径。深入实施党建“四心”工程,推动党建与事业发展深度融合。持续完善党的领导、行政管理、学术治理、民主管理四位一体的制度体系。航推系支部入选全国样板支部和“双带头人”支部书记“强国行”专项行动团队,“心动”科教中心获评北京高校党建引领实践创新示范项目,电推进系支部、航推博士一支部入选学校样板支部。博士生张权入选全国百名研究生党员标兵。学院获评学校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集体。弘扬“自强中国心”精神,创演《自强中国心》校园大师剧,组织第五届“航空强国中国心”教育基金奖励评选。健全校友工作体系,走访看望广东、辽宁、四川等地校友,邀请校友秩年返校。

引领3.png

航推系支部获评全国样板支部

引领4.png

“心动”科教中心获评北京高校党建引领实践创新示范项目

《自强中国心》大师剧演出

改革

全面推进学院综合改革,突出党建重引领、学科重交叉、科教重融合、治理重协同,横向打通要素,纵向压实责任,建立“任务-考核-绩效”强关联机制和内涵导向的资源配置机制。以重点问题和短板弱项为突破口,开展体制机制改革;以学科平台团队一体化建设为中心,统筹资源配置;以关键办学指标为牵引,细化落实各级岗位职责;以完成度和贡献度为标准,实施考核及薪酬绩效管理。建强基层教学组织,成立型号创新中心、校企合作中心、国际合作中心,调整学术委员会组成。与7类团队共46位团队负责人签订目标任务书。下放考核自主权,激发各系及学科方向教学科研活力。关键指标完成率达到87.5%。

改革3.JPG

签订各级各类目标任务书

交叉

加快建设学科新方向,推动学科平台团队一体化发展。围绕航空电推进与智能控制、航空绿色能源学科新方向,布局空天智能电推进技术、能源与动力工程新专业,建设电推进系、能源工程系新系所。根据学科方向发展需求分配招聘指标,配置各类资源,吸收全部7位学科方向带头人进入学术委员会。完成“新一代全数字化飞行器”科教协同创新平台建设和验收,建立了发动机云设计、虚拟装配和虚拟试车等平台,支撑18门本研课程。与分析测试中心协同,实现高端科研设备共享。

理论学习中心组走访百度

贯通

扎实推进大中贯通,开展“启航导师”项目,四川高考招生连续两年第八,辽宁物理类(理科)位次提升。通专贯通开展大类专业分流宣传教育,建设《航空发动机概论课》,组织师生交流午餐会、实验室参观、趣味运动会,航空航天大类排名前50%学生比例进一步提高。构建强基班、国际班、英才班、本博班四位一体试验班体系,本博贯通卓越人才培养试验班首届招生36人。建设飞行器动力工程专业教育部首批虚拟教研室,圆满举办首届航空发动机大赛。“心动”科教中心实现常态化运行,本研一体化实验实践课程体系完成建设,在科普教育、计算资源等方面服务师生超2000人次。健全论文质量全流程监控体系,2人获校优秀博士论文,3人获中国航空学会优博。获全国“挑战杯”“揭榜挂帅”特等奖等省部级以上奖励37个。“智能推进实验室团队”获研究生优秀科技创新团队。谭正红获青年五四奖章,赵世航获研究生十佳,王政鑫获沈元奖章提名奖、十佳志愿者。

举办首届航空发动机大赛

“揭榜挂帅”专项赛特等奖

突破

坚持“四个面向”,科技创新能力持续增强,顶尖科研成果不断涌现。发表Nature正刊、Nature /Science子刊高水平论文5篇,实现顶刊论文零的突破,相关成果受到主流媒体报道9次。“氢动一号”成功首飞,机器“昆虫”走出科幻登上新闻联播,太阳能动力微型飞行器创世界之最。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8项,北京市自然基金本科生项目3项。科研投入连续五年保持较高水平。强组织的推进三个重点团队科研任务。科研成果获省部级科技奖励3项。与北京理工大学共建全国重点实验室。

太阳光驱动飞行器Nature正刊

新闻联播报道昆虫机器人成果

绿色

成立国际合作中心,按照欧洲、亚太、俄乌白等三个板块有组织的开展“引进来”“走出去”等国际合作。联合承办第二届国际绿色航空大会、第四届多尺度热物理模拟学术会议等,举办首届北航国际氢能周系列学术活动。牵头发起国际绿色航空协会氢能航空动力委员会。依托“111引智基地”,邀请外专来华交流共计40余人次。组织派出教师出访团5个,前往意大利、韩国、俄罗斯等地访问,与香港大学、都灵理工大学签署院级科教合作协议。开展慕尼黑工业大学、慕尼黑工业大学新加坡分校、俄罗斯国立石油天然气大学、牛津大学等学生交流项目4项。教职工及学生因公出国(境)交流180余人次。

赴莫斯科航空学院访问交流

学生赴慕尼黑工大交流

新高

坚持党管人才,坚持人才是第一资源,充分发挥人才成长“四个效应”。根据学科方向发展需求,以唯实论坛为平台、“伯乐奖”为激励机制,高质量完成人才人事工作。新增国家级人才4人。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和科学家精神,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教师思政工作和教师发展服务,围绕“一聚焦四加强”成立学院教师发展中心。桂幸民教授获学校“立德树人奖”卓越奖。获批“国家教材建设重点研究基地(航空航天教材研究)”,出版教育部新兴领域数字教材6本。获北京市教学名师1人、北京高校优秀育人团队1项、北京市优质本科教材1本。精心组织学院教学基本功比赛,实现青年教师全覆盖。获学校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一等奖3人,二等奖1人。

北京高校优秀育人团队

奔赴

设立校企合作中心,推进有组织的科研合作、硕博士联合培养、教师企业实岗锻炼“三位一体”校企合作新模式。全链条全方位实施行业思政,构建“兴趣激发-情怀感召-事业驱动-条件保障”四位一体行业思政体系,实施建设课程思政、开办航发系列讲堂、构建“心动”奖学金体系等12项工作举措,300余名学生赴厂所实习实践,航发系统就业率进一步提升。开展与航发集团、航天科工以及8所高校合作建设的15门核心课程的领域验收。与航发集团、黎阳、黎明、南方、全四维动力、瑞合玄武等签署人才培养协议、校企俱乐部、奖学金捐赠协议及社会实践基地。

赴上海电气电站集团交流

奔赴8.png

中国航发南方奖学金、奖教金颁奖仪式

纪律

把开展党纪学习教育同推进综合改革、人才培养大讨论一体部署,深入学习《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及时传达学校警示教育会暨纪律党课精神,共建联学推动重点工作,以高质量党纪学习教育保障学院高质量发展。进一步加强学院安全管理,建立实验室准入制度,实现常态化巡检和制度建设,开展14次院级安全检查。高质量开展保密教育,梳理保密工作业务归口,压实各系保密管理责任,推进保密文化建设。通过全院大会定期培训和重点人员谈话提醒等,强化教职工行为规范。

纪律1.png

学院党委书记传达部署党纪学习教育、讲纪律党课

纪律4.png

消防安全培训与应急疏散演练

纪律5.png

校园安全保密教育

(审核:刘亦泽)

编辑:贾爱平


Baidu
map